如何培养儿童的科学志趣《大纲》把“培养儿童的科学志趣”纳入教学目的四要素(知识、能力、科学志趣、思想品德)之中。在学科教育中,我十分注重从培养儿童对科学的兴趣入手,并不断强化引导,使之发展成为志向,把学习自然跟献身科学的远大理想联系起来,实现培养儿童科学志趣的基础教育目标。1.保护儿童好奇心是诱发科学兴趣的基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而且,学生对科学具有浓厚的兴趣。儿童对大自然的好奇心正是兴趣和求知欲的萌芽,教师要很好地保护,并不断引导,使之成为学习科学知识的动机。不要因为孩子答错了,而责怪他们,从而使他们失去了学习兴趣。教师可以用口头表扬或物质奖励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2.演示实验与游戏是激发科学兴趣的直接手段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而科学课,既能激发兴趣又能直接切入主题的捷径是围绕课堂教学核心所创设的演示实验。如为了让学生明白液体的扩散与温度的高低有关,只需两个简便易行的玻璃杯和两点红蓝墨水就能迅速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此时教师发给学生一些红墨水,学生亲手来滴红蓝墨水,课堂上再来研究学生的成果,学生的积极性高,所学知识牢固。1游戏是儿童最喜欢的活动,它能全面发展儿童的体力、智力、交际能力和情感,因而广泛适用于各科教学。认识物体的教学常用猜谜游戏入题激趣;在分类教学中常用扮演角色找朋友的方法,使课堂充满情趣;高年级则配上顺口、易记的台词,使知识融入生动的表演之中。我在教学食物网的知识时,给全班学生戴上头饰,配上顺口溜。如演兔子的学生念道:“小白兔,白又白,爱吃青草和萝卜。”演蛇的学生扭动着一个胳膊(胳膊代表蛇),吐着舌头过来了,并说:“小白兔,我最爱,吃了它,睡大觉。”边念边用红毛线搭在“它”的“食物”身上,最后用红毛线结成的网就把这些“动、植物”连起来,让学生直观地看到食物网。激发兴趣的方法还有很多。如使用多媒体课件,直观、生动地呈现给学生,对学生兴趣的刺激是很强的,他们会始终处于积极、快乐的学习状态,偶尔使用课堂教学质量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会终身难忘。如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动物的繁殖行动》,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我设计了“幸运52”式的上课模式,我说:“来!挑战第一关!”,学生说:“看你行不行,一看就知道,Yeah!”,然后,我一张一张的播放动物图片,让学生抢答该动物是胎生还是卵生,学生看见活泼可爱的小羊又蹦又叫,着实喜欢,通过这种手段不仅2激发了学习兴趣,还训练了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3.学生实验与制作是发展科学兴趣的主要途径实验和制作都是学生十分感兴趣的事。学生动手实践,有利于突破重难点,不攻自破;有利于学生体会知识和实践意义,渴望更深入地探求;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三年级新教材的学习中,有的学生对大气压力与压缩空气产生的力混浠不清。仅从概念方面解释,效果极差。于是我让学生准备一只气球,一个透明酒瓶,先让学生在空中给气球吹气,然后放气,再把气球放进酒瓶里,气球嘴套在瓶口上,使劲吹气。想一想:你能把气球吹多大?试一试。结果,学生只能勉强把气球吹大一些。引导学生对比思考:两次吹气有什么不同的感觉?有什么不同的现象?两只气球所处的环境有什么不同?原来瓶子里的气球体积增大后,密封在瓶中的空气受到压缩,压缩空气对气球的压力迅速增大,因此,气球不可能象在空中那样吹得很大。而在空中吹气球,气球体积增大后,周围空气流动了,空气对气球的压力无明显增大,气球就容易吹。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压缩空气迅速产生弹力,课外活动时,我又安排学生准备材料,制“压缩火箭”玩具,边跟学生一起制作,边给学生讲人造火箭的一些知识。学生在实验与制作中,掌握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同时发展了对科学的兴趣。34.收获激情是加固科学兴趣的最好方式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要经常召开各种形式动手制作、实验的科学活动,教师要及时给学生奖励,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