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针对如何去激发学生的创新和动手能力非常重要。新课标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把美术划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可见让学生动手制作占了很大的比例。本人在美术教学实践中了解到,相对于欣赏课而言学生更喜欢自己动手设计制作。手工小制作课程让每个学生都亲自动手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手工制作是小学美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折纸剪纸、布贴、泥塑、面具等内容。手工课可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那么怎样才能上好手工课呢?一、教师应当充分做好课前准备。手工制作是一项实践性、操作性、发展性都很强的活动,它有助于锻炼儿童的手脑协调性和创造性思维等。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手工教学仍存在课堂纪律难控制,材料带不齐,四十分钟时间大部分学生完成不了作业,手工制作成了许多美术老师最头痛的内容,从而使得新课程的理念在手工课堂上难以落实。由于美术教学教师涉及的班级较多,各班都有各班的特点,教师在课前准备上就需要了解存在的问题,从而做好充分的准备。1、了解学生学习状态,小学学生,学习虽然占主导地位,但他们身上或多或少地保留着学前教育中喜欢游戏的特点。针对学生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设计符合教学内容的游戏活动或是能提高他们注意力的情境创设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的效果。2、兴趣是学生求知的富有生气的内动力,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更加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把重点放到形成学生基本素养和学习能力上。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努力创设出一个个让孩子们感兴趣的手工课堂。教材中的学习资源是有限的,而教师以此创造出的学习资源却可以是无限的。教师要做教材的主人,而不是教材的奴隶。教师应转变观念,做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充分地了解自己的学生,做学生的朋友,探明学生现在的智力基础、生活经验、个性差异等等,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挖掘教材的内在联系,创设情境,形成活动主题。二、培养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感受美从小就培养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在生活中去寻找美、去发现美、去欣赏美、去感受美。因为学生对各种不同的工艺制作品的欣赏,能使他们在这些作品中感受到万物之美,触发学生的情感。因为任何人都爱美,学生受到作品的熏陶爱上了它们工艺品。由于欣赏的到美,喜欢上这种美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想通过自己的双手也创造出同样美的东西。我在课堂上还是重点让学生了解工艺的制作材料,让学生能了解生活中许多许多的材料都是可以用来制作的,材料不同制作的作品也同样是美丽的,只要你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比如我在上湘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第4课《时间告诉我》这一课中,我让学生在课前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生活中可以做时钟的材料,上课的时候学生把材料带来,有的带易拉罐、有的带木板还有的塑料瓶等等。这节课结束后学生的作品都非常的漂亮,几乎没有什么作品是材料相同、样式相同的。这样也丰富的教师的教学,学生对这节课积极性也很高。三、充分利用电教设备巧用电教媒体,设计好巩固新知的基础练习,形成能力的综合练习,培养创新意识的活动性实践练习及开放性练习是创新的根本。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枯燥,有的知识点在理解上也存在一定的难度,而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静态的知识动态化,动态的过程静态化,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这样,让学生观察事动动态的变化过程,掌握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为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从而使学生苦学变乐学,轻轻松松地接受知识四、示范讲解要做好。1、教师示范学生跟做已是传统手工制作课的一般模式了,教师常常扶着学生向前走,教给学生走好每一步,这种方式大大限制了学生的创造能力。新课程标准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注重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而不再是让学生学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