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智慧充盈班会课关键词:班会课参与交流互动故事活动智慧当下许多班会课仍然是以“总结课”或“批斗课”的形式进行的。这种说教型、灌输式的班会不被学生喜欢,甚至是学生所排斥的,其教育效果也是短暂的、肤浅的。新课程下的课堂应该是师生共同参与、互动、交流、探究的,是师生共同的生命经历与体验,我认为班会课也应该是这样的。近年来,我努力尝试对班会课进行改革,下面谈一谈我的具体做法:一、小组主持:我尝试走下讲台,由学生来主持班会。班级的8个小组轮流主持,每个学期差不多每组要主持两次。每周定下主题后,小组内讨论完成班会方案,然后班委会讨论通过,我和各任课教师适当参与。这样,学生在参与、交流中不仅提高了主人翁意识、增强了责任感,同时也经历了自我教育的过程。二、故事引路:班会课在很大程度上其实是德育课,很多德育的目标都是通过班会课完成的。近年来,我校倡导“故事德育”,我积极尝试、大胆引进。每一节班会课必须有故事因素,这是对每个小组班会课方案的一项硬性规定。寓德育于故事,读、讲、评、演……孩子们巧妙地把要达到的德育目标溶于故事之中,既提高了班会课的趣味性和孩子们的参与热情,又较好地完成了德育目标,同时还提升了孩子们的语文素养,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三、活动体验:为了提高全班学生的参与面,我尝试将丰富的活动引入班会课。例如:一段时间,我发现各小组内同学之间的合作意识很差,于是我决定围绕“团结互助”召开一期班会。在小组、班委、各科教师的集体参与下,一节以“合群的大雁”为主题的班会课开始了,主持人以《南飞的大雁》的故事为开场白,揭示了班会的主题,接下来安排了一个“站报纸”的游戏,全班同学每10人一组,在一张2开大的报纸上,每个人最多只能站一只脚,看哪组站在报纸上的人最多。同学们积极参与,课堂上气氛活跃、充满智慧,比赛结果各小组有6人、7人、8人不等,多数小组是6人,最后,作为主持的小组和老师一道让全班同学见证了可以站13个人的奇迹……生动的故事、快乐的游戏深深地将“团结起来力量大”这句话印在了孩子们的心中。活动的课堂是丰富的、灵动的、智慧的。目前,我校许多班级都在尝试这样的班会模式,我们称之为《智慧活动课》,并将其作为校本研修课,我们希望与孩子们一起在参与、互动、交流、探究中收获智慧、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