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段检测(期末)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50分)1.在黑格尔看来,哲学就像密涅瓦的猫头鹰一样,它不是在旭日东升的时候在蓝天里翱翔,而是在薄暮降临的时候才悄然起飞。把哲学比作猫头鹰在黄昏中起飞,追寻其他鸟儿在白天自由翱翔的足迹。黑格尔的比喻生动地说明了()A.哲学知识是具体知识的总和B.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C.哲学具有反思的特点,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与总结D.哲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2.下图漫画中公鸡的观点与下列选项的哲学思想一致的是()A.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B.谋事在人、成事在天C.存在就是被感知D.天不变,道亦不变3.被推翻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六曾经哀叹:是伏尔泰和卢梭毁灭了法国。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A.哲学可以通过对社会弊端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指导社会变革B.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C.启蒙运动使欧洲文化发展达到了顶峰,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D.哲学为社会发展奠定物质基础4.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A.联系的观点B.发展的观点C.实践的观点D.矛盾的观点5.寓言“刻舟求剑”的哲学寓意有()①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②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③离开物质谈运动是荒谬的④离开运动谈物质是荒谬的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6.下列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哲理相同的是()A.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B.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C.欲知山中事,需问打樵人D.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7.农艺师打破“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遵循的哲学依据是()A.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B.人可以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前提条件C.人不能改变规律,但能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具体状况D.客观事物的规律是客观的,思维活动的规律是主观的8.右图中两个市场调查员之所以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是由()①反映客观世界的侧重点的不同决定的②意识反映客观世界的主动创造性的不同决定的③是否如实反映客观对象决定的④是否实现了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统一决定的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9.2009年京沪高铁投资600亿元,这将带动200吨钢材和1200万吨水泥的需求,提供近60万个就业岗位,同时还可以带动沿线地方的建材、农副产品和日用品的消费等。这表明()①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②自在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③事物的联系是人为的④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0.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你对这里“一定意义上”的理解是()A.强调二者不能完全等同,但有共同之处B.二者是完全一致的C.二者不属于同一范畴D.二者具有的特征是一样的1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杜甫的两句诗。“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是刘禹锡的两句诗。我们可以从中抽象和概括的哲理是()①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②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③新事物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东西④发展就是新事物与旧事物之间的斗争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1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古训至今仍有深刻的现实意义。这句话的哲学依据是()①量变的积累可以引起质变②恶与善本身是不同的事物③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可以相互转化④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可以相互转化A.①③B.①④C.①②D.②③“世外桃源该多好,无奈风波添烦恼,只缘矛盾来捉弄,它是庸人爱自扰。”据此回答13-14题。13.从哲学上看,此诗的错误在于()A.忽视了矛盾的特殊性B.否认矛盾双方转化的条件C.幻想没有矛盾,否认了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D.只注重主要矛盾而忽视次要矛盾14.汲取诗人的教训,我们应该()A.承认矛盾的特殊性,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B.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C.认真研究矛盾双方转化的条件,使事物向好的方向发展D.在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的同时,不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15.社会学家费孝通对处理好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