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小学美术手工课内容摘要:在小学美术课中,手工制作是小学美术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课型。因它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灵活性,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对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它又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因此,上好小学美术手工课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关键词:手工制作兴趣评价动手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美国教育学家杰罗姆·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由此可见,“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是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是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有非常大的作用。手工课是在美术课程教学中比绘画课和欣赏课更让学生感兴趣的一项美术活动。在手工课中,学生可以自己设计、自己制作,运用各种不同的材料,通过自己的双手或简单的辅助工具,按着自己的意愿,加上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制作出或具象或抽象、或美丽或滑稽、或平面或立体的手工作品,有的具有观赏性、有的具有实用性。因此手工教学是小学美术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的重要课型。那么,如何才能上好小学美术手工课呢?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一、教师应了解美术教材的编排。作为一名美术教师,要对现今美术教材有所了解。现今美术教材在教材编排中,改变了以技法课、绘画课为中心的模式,加大了综合型手工教学的比例。这种综合型手工教学,在教学内容中引进了设计意识的培养,更加重视了民族、民间美术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呈现出多元化。学生在创作时,不但体现了各种能力的培养和多种知识、技法的探索,而且对于学生将来走向社会从事生产劳动,发明创造和美化生活等诸多方面都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所以,教师要重视美术课的手工教学。二、教师应当充分做好课前准备手工制作是一项实践性、操作性、发展性都很强的活动,它有助于锻炼儿童的手脑协调性和创造性思维等。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手工教学仍存在课堂纪律难控制,材料带不齐,40分钟时间大部分学生完成不了作业,手工制作成了许多美术老师最头痛的内容,从而使得新课程的理念在手工课堂上难以落实。由于美术教学教师涉及的班级较多,各班都有各班的特点,教师在课前准备上就需要了解存在的问题,从而做好充分的准备。1、上课之前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教学工具准备齐全,数学过程设计严谨而周密。这样,教师在讲解示范时,深入浅出,学生才能一学就会。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应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努力创设出一个个让孩子们感兴趣的手工课堂教材中的学习资源是有限的,而教师以此创造出的学习资源却可以是无限的。教师要做教材的主人,而不是教材的奴隶。教师应转变观念,做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充分地了解自己的学生,做学生的朋友,探明学生现在的智力基础、生活经验、个性差异等等,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挖掘教材的内在联系,创设情境,形成活动主题。教师可以在具体教学中创造性地利用教材,根据教学需要添加内容或作适当改变,找出课与课之间的相互联系,整合成富有童趣的美术活动课。2、了解学生学习状态,小学学生,学习虽然占主导地位,但他们身上或多或少地保留着学前教育中喜欢游戏的特点。针对学生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设计符合教学内容的游戏活动或是能提高他们注意力的情境创设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的效果。3、课前叮嘱学生带齐材料,学生在上课前要准备齐全做手工的材料,如果缺手工材料,就会影响手工课的教学质量。由于课程不同所带的工具材料也不同,每次上课前一天,教师应提前通知学生下节课应准备的材料。有的材料在商店里就能买到,而有的材料却要日常生活中积累才行,学生积累材料的过程又是一个走进自然、认识环境、认识社会的过程。三、教师对学生创作兴趣的培养在过去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如何教,让学生学会绘画的技能和技巧,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模仿能力的培养。新美术大纲要求我们不能单纯的让学生来模仿老师的作品,因为统一的模型,统一的材料,统一的作业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