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2018—2019学年上期第一次月考高二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2.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3.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第I卷(选择题共60分)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学者评论古代某思想家说:“孔子论政,以仁为主。⋯⋯承其教而发为‘仁心“仁政’之论,⋯⋯以为仁、义、礼、智四德,皆由人类天赋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引伸发展而成。故‘人皆可以为尧舜’,而仁心乃人类所共有。”该思想家应是A.孟子B.董仲舒C.朱熹D.王阳明2.庄子在《骈拇》中写道:“自三代以下者,天下莫不以物易其性矣。小人则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故此数子者,事业不同,名声异号,其于伤性以身为殉,一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庄子接受儒家倡导的道德理性B.庄子提倡功利主义人生价值观C.庄子倡导听任自然,顺应人性D.庄子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3.“如果不是在西周转入东周的时期出现了文化上的重大变异,也许封建的体制还会周而复始地循环一段时间⋯⋯一种不同于以往的,非宗法、非宗教、绝对实利主义的文化成长起来,谁对传统抛弃得越彻底,对实利主义奉行得越透彻,谁就能在竞争中占得先机。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改革,实际上就是实利主义的角逐。”最能反映这种“文化上的重大变异”的是A.儒家思想B.墨家思想C.道家思想D.法家思想4.汉武帝时期,太学是最高学府,以《易》《书》《诗》《礼》《春秋》等为教学内容,而原来所设置的诸子传记博士皆被罢黜。汉朝此举A.使得儒学垄断了教育B.旨在提高儒士的地位-2-/10C.使考试和做官相结合D.开始形成文官的体制5.宋代邵雍认为,在理与文的关系上理本文末;程颢和程颐主张诗歌“吟咏性情,涵畅道理”;钱钟书在其《宋诗选注序》中也说道:“宋诗还有个缺陷,爱讲道理,发议论。”这些言论反映出宋代诗歌A.存在空洞无物的弊端B.具有浅显易懂的特点C.和唐代相比出现倒退D.深受理学思想的影响6.在价值层面上,贵族化是宋明理学的根本特征,理学家否定现实社会中个人的生命、情感、欲望等世俗价值,而明末一些儒家学者在价值取向上正好与之相反,肯定“财之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而大圣人之所必用",是“吾人禀赋之自然”。这说明A.经济发展导致思想变化B.世俗化是明末儒学主流C.理学认为人性违背天理D.明末市民文学得到发展7.中国古代天文机构是政府的重要部门,从事天文观测的人员都是朝廷命官,甚至有人担任高官并拥有特殊政治地位,民间私藏和研究天文书籍被严厉禁止。对此现象认识正确的是A.造成古代天文学长期落后B.天文知识有利于农业发展C.观测天文会打破对君权的迷信D.统治者信奉君权神授维护统治8.北宋画家论及山水画的创作,提出“春山烟云绵联,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该认识反映的中国山水画的特征是A.注重对客观自然景物的逼真摹写B.强调以花鸟为主要描绘内容C.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D.强调人物为核心的布局构图9.西汉时期的画像石雕刻主要采用錾凿法勾勒出人物、动物,形象稚拙,画面层次少,刻痕较深,线条较粗,不够流畅。东汉时期,画像石雕刻线条流畅,刻痕较浅,用线注重人物内在结构表达,动物及各种背景图案刻画也恰如其分,浑然一体。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A.冶铁技术的提高B.绘画艺术的进步C.佛教文化的影响D.思想观念的变迁10.《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刊行后,不仅招致了顽固派和洋务派的反对,维新人士黄遵宪、严复等也曾通过不同方式表示过他们的反对意见,帝师翁同稣在读过《孔子改制考》后,向光绪皇帝说康有为“居心叵测”,表示已不与康往来了。这表明康有为的变法理论-3-/10A.成为维新派的思想共识B.动摇了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C.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D.干扰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11.《新青年》载文称:“你要想有益于社会,最妙的法子莫如把你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器”,“须使各人自己充分发展——这是人类功业顶高的一层;这是我们大家都应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