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学术智慧·经验理论化(简版)VIP免费

学术智慧·经验理论化(简版)_第1页
1/11
学术智慧·经验理论化(简版)_第2页
2/11
学术智慧·经验理论化(简版)_第3页
3/11
关于话题本身的思辨兰州市教科所邀我做一场命题报告:《学术智慧与教师境界》。这是一个有点“奢华”的话题;是一个很美的话题,而“美是难的”,我必须“仰视才见”;是一个值得思辨、需要予以廓清的话题,思辨与廓清有利于明晰教师工作的意义,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还是一个对我、对我们构成挑战、有点“冒险性”的话题。在这里,需要对“学术”和“学术智慧”等几个概念进行一定的思辨):关于话题本身的思辨百度百科:学术[Learning;Science]是指系统专门学问,是对存在物及其规律学科化论证,泛指高等教育和研究。关于高校教师的使命是什么,人们至今仍然争讼不已。不过,德国洪堡两百年前提出“研究与教学相统一”的原则,至今仍被推崇为大学治学的指导思想。中学教育不同于高等教育,中学教师也不等于高校教师,在教学与研究两者之间,教学的权重无疑更大;我们可以提倡“研究与教学相统一”,但这绝不是、也不能作为或成为一种要求,而只能作为一种追求或方向;基于此,我认为,“学术”(研究)不是中学教师的责任、使命,它可以、也只能成为中学教师工作的“派生物”或“附加值”。这一点必须辨明,否则就会错置主次,背本趋末,淆乱视线,引发乱象。关于话题本身的思辨关于话题本身的思辨毋庸讳言,如果我们只从狭义的视角看“学术”,并且又把“学术问题”视为教师的一种大众化、普遍化或群适性的问题,那么,就背离了中学教育实践的本真,背离了中学教师的工作性质;相应的,这个话题就成了一种“非真命题”。也可以讲,从狭义“学术”的意义上说,这个话题只能是极少数中学教育精英的、小众化的话题,是一种极具个适性也因而“高处不胜寒”的命题。关于话题本身的思辨因此,要谈这个话题,我们就必须对“学术”以及“学术智慧”等作一种降格理解,作一种大众化的处理:我笃信“不学无术”——无学之术不为真术;我倡行“由术而学”——有术之学乃为实学。教师之“学术”首先是“学”指导、观照和引领之下的“术”,是“有学的术”;其次,才是“术”支持和支撑之上的“学”。从这个角度上说,教师的“学术”似应谓之为“术学”。[这和狭义的或高校教师所从事的“学术(工作)”,好像刚好“翻了个身”。]关于话题本身的思辨关于话题本身的思辨教师之“学”是“道”,教师之“术”是“器”。“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易·系辞上》),在一定意义上,教师之“学”或“道”是为“术”和“器”服务的,它也必须经由“术”与“器”的途径和层次等来获得与提纯,没有“在场”经历或者总是“不在场”的“学”,是凭空臆造的“学”,“道”是“坐而论道”的“道”。最理想的情形当然是,学、术兼顾,道、器皆修,而如果两者不可得兼,那么,一定的“术”、必备的“器”是我们“舍”之后应然的“得”。关于话题本身的思辨由此想到作为教师之“术”较为典型代表的“应试教学”,我以为,你只有承认它才能否定它,只有做好它才能藐视它,这正所谓“入格才能出格”,“无为必须有为”。不能胜任“应试教学”的人倘若对“应试教学”甚为“超然”,抑或嗤之以鼻,那是不负责任的行为,是盲目或麻木的表现,也可能是“酸葡萄心理”在作祟,还可能是一种虚热的症候。综上,“术”是作为教师之我们的立身之本,无此,就无以为教,难以成师。关于话题本身的思辨对于立身之本,既要尊重与恪守,但也不能划地为牢;要“做成”(鲁洁语)一个优秀教师,乃至要从优秀走向卓越,就必须基于“术”而又超越“术”,要有对“学”的眺望与追求,要有对“学”的接近和实现。乔治·奈勒说:“那些不应用哲学去思考问题的教育工作者必然是肤浅的。一个肤浅的教育工作者,可能是好的工作者,也可能是坏的工作者——但是好也好得有限,而坏则每况愈下。”奈勒所谓“哲学”中应该也有教师“自为”的因素,甚或就是教师“自为”的结果;它也正是我所理解的教师之“学(术)”。关于话题本身的思辨教师之“学”说到底还是他在教育教学场域中生成的“实践性学术”:一方面,没有或缺少丰富实践经验基础的“学术”可能也是有价值的,但那是“学者之学”,而不是“教师之学”;另一方面,...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学术智慧·经验理论化(简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