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习评价应注意的几个方面《数学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①因此,正确的运用学习评价是点燃学生”希望”,发现和发展学生潜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学习评价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要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传统的教学评价过于关注结果,对学生获得这个答案的思考与推理、形成与应用关注不够,缺少对思维过程的评价,不利于学生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反而易形成一些似是而非的认识。因此,《标准》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②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的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采用渐进式提问,观察、交流的方法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掌握的程度和存在的问题,从而给予鼓励和强化,或是指导和矫正。比如,我们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时,可设计如下问题:(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3)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4)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你能证明吗?(5)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请你给出证明过程。(6)你能总结出判定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方法吗?学生在思考、解答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就掌握了平行四边形判定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给予鼓励和引导,对他们的学习行为给予评价,将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二、要注重对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评价传统的教学评价过多关注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而忽视了学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情绪、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考查。因此《标准》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情感、态度的形成和发展。”③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注意考查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是否乐意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是否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等,并及时的给予引导。通过评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及习惯。在课后,可布置一些参与意识强,具有开放性的一些学习任务,有意识的关注他们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比如:九年级学生在学习完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后,可布置一道测量学校旗杆高度的题目,要求学生在完成任务中学会探索,使用各种方法,综合应用多种数学知识和技能,学生拿到题目后,要画出草图,设计测量方案,组合测量伙伴,相互商讨等。这一系列的活动培养他们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活动结束后,增强了同学间的感情,激发了学习的兴趣,个别学生有一定的成就感,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三、评价要及时、针对性强对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表现的情况,教师要及时捕捉,积极向上的要给予鼓励和表扬,消极颓废的要及时制止和矫正。不要时过境迁,才旧事重提,缺乏时效性。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表现采用不同形式及时评价。问题严重的要同班主任、家长等配合进行教育引导,问题轻微的通过教师的神情、动作、语言示意即可,只要达到评价的目的,引导学生向好的方面发展就行。对学生的评价无固定的模式,但要针对性强,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同时指出学生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这样才能让学生明确自己今后继续努力的方向。比如:在数学课上,一学生对一道例题提出不同的解法,在讲解自己的想法时,有些表述不清楚,教师就可鼓励道”你很爱动脑筋,思维很活跃,不错!要是再加上你流畅的表达,就会更好。”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找到奋斗的方向。四、评价要注重个体差异传统的教学评价标准过多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的价值。而学生由于基础知识状况,对知识的认知水平、智力水平、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使得他们接受知识的情况也就不同。因此,在评价时要注重个体差异,进行分层评价。对于优生,正确肯定他们的成绩,但要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引导他们要继续努力;对于中等生,进行激励,帮助他们寻找自己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并交给他们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