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总论第一节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基础1.会计主体◢界定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法律主体一定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例如,独立核算的事业部、分公司;需要编制合并报表的企业集团等。2.持续经营◢界定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只有设定企业是持续经营的,才能按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正常的会计处理。应用:采用历史成本计价、在历史成本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计提折旧的方法(包括摊销)等,都是基于企业是持续经营的。3.会计分期◢将持续不断的经营期间划分为一个个首尾相接、间距相等的会计期间,这种划分是人为假定的。◢会计期间通常包括年度和中期,年度的划分通常是1月1日到12月31日;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包括季度以及半年度。◢应用:产生了当期与其他期间的差别,从而出现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区别,进而有折旧、摊销、递延这样的会计处理方法等。4.货币计量◢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以货币计量,货币是商品的一般等价物,不使用其他计量单位。◢应用:我国境内的企业,其会计核算通常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企业,可以选定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货币计量的局限性:(1)货币计量的背后隐含着币值不变的假设会计业务中常常将不同时点的货币金额进行汇总比较,这是以币值不变为前提的,这在实际生活中受到持续通货膨胀的冲击。发生剧烈的通货膨胀时要启动通货膨胀会计或物价变动会计。(2)有些影响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因素,往往难以用货币来计量比如,企业经营战略、研发能力、市场竞争力等。基于以上两点缺陷,需要通过报表的附注等表外披露来弥补货币计量的局限性。5.会计基础:权责发生制◢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即以权责关系而不以现金收付为依据确认收入和费用等。◢收付实现制是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一种会计基础,它是以收到或支付的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等的依据。第二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1.可靠性◢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来进行会计处理。◢可靠性要求会计信息要保持完整和中立。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2.相关性◢企业应当提供与投资者等决策相关的信息。◢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反馈价值和预测价值。3.可理解性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使用。4.可比性(1)纵向可比: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要求企业采用的会计政策在前后各期保持一致,不得随意改变。◢可以变更会计政策的情况:一是有关法规发生变化,要求企业变更会计政策;二是改变会计政策后能够更恰当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2)横向可比: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要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核算。5.实质重于形式◢经济实质重于法律形式:企业应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具体体现:融资租赁的核算(承租人需要比照自有资产进行核算)、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成本法与权益法的选择、收入的确认(回购价固定的售后回购业务)、关联方交易的确定、合并报表的编制等。6.重要性◢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重要性需从项目的性质和金额的大小两个方面来判断。关键看其是否导致决策上的差别,如果有差别则视为具有重要性。◢体现:如持有至到期投资确认投资收益采用实际利率法,当票面利率与实际利率相差不大的时候(不具有重要性),可用票面利率来计算实际利息。7.谨慎性◢对交易或者事项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必要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收益,低估负债或费用。◢企业不可以设置秘密准备◢体现:固定资产的加速折旧、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研究阶段支出计入当期损益、预计负债的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等。8.及时性◢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在规定期限内报告,都符合及时性要求。第三节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一、资产1.定义: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2.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