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校长不可不读的一篇文章!(2011-05-0810:05:46)转载▼标签:转载太深刻了原文地址:中学校长不可不读的一篇文章!作者:中国成才学研究所09年3月18日凤凰资讯:重庆市招办人士透露,有上万名学生没有报名高考,放弃高考的学生多数是农村考生……究其深层次原因,主要还是教育本身存在的问题和与社会价值观扭曲有关。第一,从小学到高中,片面追求学习成绩,让孩子们变成了学习机器,却扼杀了个性和才能。我们的孩子从幼儿园起就交给了教育,本来天真烂漫的孩子们怎么会都变成“性格内向,脾气暴躁,厌学,上网成瘾,注意力不集中”等老师眼中的“坏孩子”呢?都知道,中国的孩子从小学到中学有“三多”:书本多,作业多,考试多。孩子一旦进入了学校,便进入了教育的绞肉机。学习中的习题资料简直就是迷魂阵,故弄玄虚,把简单的知识复杂化,将孩子的头脑搅成浆糊,剥夺了他们嬉笑、玩乐、放纵天性的权利,对他们的身心发育造成摧残。稍有教育理念的的教师都懂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轻松愉悦的学习中才能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把作业当惩罚只能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恶,烦躁,恐惧,抵触等情绪。说到考试,如今压向学生的考试如车轮转,统考,会考,抽考,摸底考,模拟考,“考考考,老师的法宝”,直到把学生的头脑“烤”成一锅浆糊。网上不时嘲笑现在的中学生知识贫乏,考试时出洋相,填充考试答案: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妻妾成群)、糟糠之妻不下堂(结发之夫不上床)、天若有情天亦老(人不风流枉少年)、英雄宝刀未老(老娘丰韵尤存)、两情若是长久时(又何必还拉拉扯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壶二锅头)……学生答题时除了故意恶搞,太多是临卷茫然,只能瞎编。学生为什么无知?无外乎两点:一是学习的无奈,使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即所谓的“厌学”,“注意力不集中”,因而学无所获。在上述教育环境中,除了一些所谓品学兼优的乖孩子,恐怕大多都是在家长或个人前途的驱动下忍受折磨,他们的性格岂能不“内向暴躁”。在学校既然得不到快乐,只好到网上去寻找快乐家园,于是“上网成瘾”也就不足为奇。孩子是一个民族的未来。幼儿时代是开发智力的黄金时代,与其让孩子们读这样的知识泡沫,不如教他们读《三字经》《千字文》《唐诗宋词》,甚至《道德经》,这是我们老祖宗传统的蒙学教材,这些中华文化经典孩子们虽然不能理解,但琅琅上口,利于开发孩子的记忆力,随着年龄增长就会慢慢理解消化,终生受益,这才是真正有益孩子身心发育的营养精品。对于教育,有时专家不如草民。中学生尤其应该利用青春黄金时代多读点书,但现在他们在教育的容器里被禁锢了,在“资料,作业,考试”中折腾,这些泛滥的习题资料只是徒然消磨学生的时光和精力,消耗他们宝贵的童年和青春,剥夺了他们阅读思考的机会,剥夺了他们观察社会,亲近自然,感悟人生的权利。他们知识贫乏,头脑空白实属必然。第二,大学教育与社会发展严重脱节,学生不能学其所爱,所学内容学而无用,导致毕业即失业。数学大师丘成桐去年说过:以目前的本科教育模式,国内不可能培养出一流人才!中国大学生的基础水平,尤其是修养和学风在下降如果不重视学风建设,中国科技至少后退20年!那么中国大学的修养和学风到底如何呢?看看网友们总结的当今大学校园之六大风光吧:1、考试作弊成了盛行风。大学生们的考试不叫考试,而叫抄课本。平时不看书,大学就是天堂,到考试了才攻读一下,这样的做法已经成为普遍现象。2、课堂成了放牧场。大学课堂就像一块宽阔的牧场,不少大学生们在里面来去自由,才不管你是上课还是下课,讲话的、看小说的、打电话的、睡觉的、吃东西的、眉目传情的……3、宿舍成了垃圾场。学生们一般一个星期打扫一次,很多情况下一个月才打扫一次(当然主要是指男生宿舍),主要是玩电脑游戏,关键的时候连饭都懒得吃,要不干脆要外卖,快餐盒象小山一样堆砌起来,综合调制出一种世上少有的蒙汗药,可谓沁人心脾、醉生梦死、欲罢不能!4、校园成了恋爱者的后花园。恋爱已是体现身价的荣耀事情,大学生们按照“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的时代精神,无论白天还是夜晚,到处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