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能力和品格——谈西方音乐史方向研究生培养王晡摘要:研究生教育的基本性质是研究性学习,培养的目标是能够独立进行学术研究的人才,在“西方音乐史方向研究生培养”中,专业方向的特殊性:人文主义、域外文化、开放性的特质具有决定性意义。在当前中国的文化现实中,要抓住能力培养(工具性能力[外语应用能力、文本认识能力和文字写作能力]、知识性能力[整体把握能力、音响熟悉能力和文化参照能力]、思维性能力[探究剖析能力、历史意识能力和方法开拓能力]和品格培养(抵制功利的品德、独立自主的人格和开创造新的性格)这个核心,通过合理的布局、进程达到培养目的。这是西方音乐史专业方向研究生教育的基本理念。关键词:西方音乐史研究生培养理念能力品格DOI:10.3969/j.issn.1008-7389.2012.02.021中图分类号:G643、J6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7389(2012)02-0150-071978年,中央音乐学院和上海音乐学院开始招收音乐学硕士研究生(文革前上海音乐学院1964年招收过声乐和小提琴专业方向研究生),1981年、1983年中央音乐学院和上海音乐学院先后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到现在,音乐学专业的研究生培养在我国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研究生”虽然早已经不是一个新词,然而就教学体系和实际情况考察,这么多年了,在研究生教育的性质、研究生培养的目标和西方音乐史方向研究生的学科特质认识中,一些基本理念,仍然是我们有必要不断地重新确认和厘定的。即通过对“研究生”的身份界定,明确这个阶段学习的基本性质;过程界定,明确如何实现这个阶段学习要达到的基本目标;特质界定,明确西方音乐史专业的毕业生应该或者能够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因为至今为止,这仍然是一个看起来并不模糊,实际上却并非已经很明确的问题。虽然从教育历史来说,“中国是高等教育先驱国家之一”(外文出版社、光复书局:《大美百科全书》,第9卷,344页)。然而在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中,“研究生”这个舶来品,并不是自己的传统,而是近代西方教育体制被引进中国后才有的。当年,聪明的中国人巧妙地把GraduateStudent/Post-Graduate,“毕业后的学生”译为“研究生”,恰好抓住了它的本质,体现了这个教育阶段的学习任务的基本性质。一般的词义中对“研究”的界定所指的是“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质、规律等。”(《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这也决定了“研究生”教育不是一般的知识性学习的阶段,而是研究性学习的阶段。这个与之前所不同的教育过程中的阶段性区别,表示这些学生的学习应该从一般的基础性的知识获取和积累,进入到另外一个“研究”的层次,也就是对知识作分析、解读、破译和更深层的发散的学习阶段。这是一个性质区别。研究生培养的最终目标,是造就能够独立进行学术研究的人才,而不是为了上一年课程拿到学分、用半年搜索和选择来确定能够通得过的论文课题、再花一年时间写作完成论文、最后用一小时答辩去获取学位。在这里,(以中国的习惯语言来说)是“攻读学位”还是培养能力显露出其间另外一个最主要的、根本的目标区别。在“西方音乐史方向研究生培养”这个论题中,我们必须确定的前提之一,是由于西方音乐史专业方向的学科特殊性所带来的意义。认识了这个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特质,我们就能获得在这个学科中培养研究生的一些重要的和其他专业方向不同的学科区别。当前中国的文化现实有其不同于以往的特点,这个时代性的差别,用比较雅致的话来说就是经济杠杆的失位、学术发展的失衡和道德价值的失落,而且这种现实直接反映和影响到教育事业和学术事业中,影响到我们培养研究生的教育体制中来。理想不能脱离实际,一般的培养目标不能无视现实的境况,现实主义的理想主义,告诉我们要抓住研究生培养中的能力、品格和特质这个核心,通过合理的布局、进程,实现真正的目的。明确研究生学习的性质、研究生培养的目标和西方音乐史方向研究生教育的特质是我们这个研究课题的核心,也是研究生教育的基本理念。重要的是,这个理念,与其说要让教育管理者了解,不如说也要让导师认识和让学生掌握才更为重要。能力培养既然我们的研究生培养目标并不是学够学分、拿得出一篇有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