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传统商业街的保护与更新改造我国许多城市传统的商业街都是名声在外的百年老街,见证了历史的沧桑,留下了时代的烙印,如北京的王府井,上海的南京路,青岛的中山路,在经济迅速发展和城市化加速的背景下,城市空间结构重组,经济重心的转移,旧城商业街在现代生活中矛盾日益突出,导致这些传统街区都经历了从繁华走向衰落的过程。然而,这些历经沧桑的老街却是最具有本土文化特色和深厚地方人文思想精髓、最能唤起长期生活于此的人们认同感和归属感,为此,我国许多的传统商业街先后进行了更新改造,以期恢复其繁荣,其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一些遗憾和不足⋯⋯早在春秋时期,中国就有“处商必有市”之说。<<周礼>>记载当时的市场有大市、朝市、和夕市之分。市的四周有围墙、市门,市中有市楼,形成一种封闭的市场。以了唐代后期,这种土封闭的市场模式逐渐被突破。北宋以后,城市中封闭的市场被瓦解,出现了沿街设店的商业街,进而又产生了诸多的行业街市。这一时期,政府对市的直接管理渐渐取消,露天的市集为店铺所代替,于是沿街的店铺随之出现,出现了铺、坊、宅合一的商业建筑,如“前铺后宅”“下铺上宅”“前铺后坊”“下铺上坊”等传统的商业建筑类型,这种传统商业街的模式一直延续了一千多年。1、传统商业街的文化特点1.1传统商业街集商业、服务、娱乐、休息为一体,具有综合的功能传统的商业街内有各具特色的商店、风味小吃、服务业和多种娱乐场所;传统商业街的沿街建筑都非常重视多种艺术的综合运用,融诗、书、画、艺于一体,用楹联、匾额、书法、诗词创造出深远的意境,为人们提供了高雅的精神享受。这种传统的商业街不仅能满足人们购物的需要,同时也满足了人们的游览、休息、娱乐的需要。1.2传统商业街的空间界面清晰,识别性强传统商业街由于空间尺度小,空间感强,使人产生一种空旷冷清、空间松散的感觉。造成这种强烈感觉差异的原因之一就是传统商业街的店面排列感强,形成了连续清晰的街道墙,再加上各类商店独具一格的门面招牌、匾额、幌子、牌楼等,更加深了人们对传统街面的印象。1.3传统商业街充分体现了当的风俗民情中国传统商业街如北京的大栅栏,“老字号”的名、特商品多,经营的商品具有燕京地方特色,在国内外亨有盛誉。南京的夫子庙以古迹、古遗址、娱乐场所多而别具一格。这些传统的商业街和沿街的建筑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当地的建筑文化特点,各种风味小吃又体现了地方特色,再加上富有方言色彩的吆喝叫卖声和挂旗扯幕,更是从视觉和听觉等不同侧面显现出了当地的风俗民情。2、对传统商业街物质空间的保护传统商业街存在最重要的条件就是,在这条街上集中了一定数量的历史建筑,具有城市独特的传统物质空间环境。2.1历史建筑的保护a保护真实性:历史建筑的价值就在于它的真实性,因此,保护历史建筑第一重要的就是保护建筑的“原真性”,即建筑的形态、尺度,外形风格、装饰材料类型、色彩等,保护它所遗留的全部历史信息,使其不发生变化。对其保护整治遵循“做减法而不做加法”“整旧如旧”的原则。b保护的可持续性:传统商业街的形成在历史上经历了很长的时期,整治工作应细致认真的进行,应多花时间仔细认真的考证揣摩,如果由于种种客观原因一时做不好,也不能强求,暂时保留下也许是最好的办法。一年半载将传统商业街迅速整治一新是不科学的态度,这只能是保护工作急功近利而难以成功。2.2传统商业街空间尺度及环境的保护传统商业街不是用来陈列单个历史建筑的,更重要的是整个历史街区的传统空间氛围。我国传统商业街具有宜人的空间尺度,其街道不是很宽,建筑不是很高,街道宽度与建筑的高度之比多为1:1.2~1:2,且具有强烈的空间层次、秩序。沿街道方向看,一般传统商业街在入口处或重要的节点设置鲜明、独特的标志性设施,一方面起到组织空间序列的作用,另一方面会给人以强烈的印象,并产生亲切感,例如北京王府井大街上一系列具有传统韵味,反映京城文化特色的雕塑:剃头、人力车,街头弹唱;武汉市江汉路上具有“汉味”文化的雕塑小品:乘凉、热干面、配眼睛、卖水,处处在怀旧中充满了文化是氛围。在街道中行走,人的活动节奏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