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千头万绪的班级管理的总方法高中部董启龙通过多年的班主任工作,虽然感觉到班级管理千头万绪,但静下来思考,又觉得有规律可循。无论我们面对什么样的班级集体,作为一班之主,首先要对班级做到心中有“数”、然后要对班级晓之以“理”、最后还要对班级进行“法”治。下面对我在班主任管理中常用的“数、理、法”详述如下,与大家共勉。一:班主任心中的“数”班级管理中的“数”就是指对学生要做到“心中有数”。兵书中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先深入班集体,获取学生的各种详细的资料,做到消灵息通,对学生群体心里有数。有了“数”,我们才可能研究学生的思想动态、推断学生可能发生的行为变化;也可以从学生的“现有问题”推断出“未来趋向”,从而使我们的班主任工作具有针对性、预见性和实效性。那么,怎样使我们班主任心中的“数”做到准确无误呢?除了班主任自身平时的观察、与学生的交谈、第三方学生的侧面了解、与家长的定时沟通等之外,还应来自学生干部和学习小组长的量化记录和数据的统计,如出勤情况、活动表现、作业情况、月考和周考成绩等等。班主任有了这些详细的“数”,就可以客观而非主观地评价学生,让学生在事实面前心服。对于所掌握的这些数据,我们要做到“数中有数”,灵活应用,即那些数据是可以在班上公布的、那些数据是不可公布的,要把“数”用到“绝处”,这样才能拿着班主任心中的“数”去敲击学生的“心”,才会不断激励学生,活跃班级,使班级健康向上。二:明辨是非的“理”“理”即是道理。我们对学生群体的现象有了及时的深层次的了解之后,就可评析班级中各现象的优与劣、各行为的利与害,从而使学生能明辨是非,而班主任则能做到以“理”服众。班主任对班级现象中的优劣、厉害的评析就是“理”。当这些“理”被学生群体所接受,就会成为班级的正确的舆论导向,悄然地约束着学生的行为,从而会使班风朝着我们所需要的方向前进。班主任既非公安干警,又非司法人员。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工作时,攻心是上策,攻身是下策。班主任用“理”作为锤子,不断地敲击学生的心地,塑造学生灵魂,培养学生的人格;学生则会以“理”作标杆,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班主任不断地向学生导之以“理”,事事先“理”,班级的不良现象将会无处遁形,学生的思想觉悟会日渐提高,我们工作时的阻力也就越来越少。2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理”能攻心,因此班主任要对学生事事讲理,不能我行我素、唯我独尊。只要我们在工作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厌其烦,学生才会见之于行三:班级制度中的“法”虽然“理的作用很大,但它仅停留在学生的思想认识层面,要规范学生的行为单凭讲理,对少数学生是行不通的。在班级“差异生”中,不认理人总会存在的。为了管理好这部分学生,我们就出台了相应的班级管理制度,这就是班级管理中的“法”。但值得注意的是,“法”必须来自于学生,而又用之学生。“来自于学生”是指由班干部组织全班学生,共同制定可行的班级管理条约,并让全班学生举手通过。同时,条约的内容必须具体,要针对班级现象。大家一致通过的班规一经出台,班主任必须委以班干部监督执行。班级管理条约制定后,班主任对那些违反条约的学生(无论优生还是后进生,男生还是女生)进行一视同仁的处理,这样不认“理”的学生也就听话得多了,“法”(即“班规”)在这些学生身上起到了良好的约束作用,我们何乐而不为呢?最后总结为四句话:心中有“数”胸納全班;晓之以“理”众生诚服;绳之以“法”不言而威;用好“数、理、法”,管遍天下班级都不怕。2015、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