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海鲜存养技术参考资料VIP免费

海鲜存养技术参考资料_第1页
1/23
海鲜存养技术参考资料_第2页
2/23
海鲜存养技术参考资料_第3页
3/23
1海鲜存养有技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猛海鲜”日益红火起来。海鲜味美,但是要注意保鲜存养,海鲜存养技术是现在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型的技术,它综合了多种技术,包括海水配制技术、增氧技术、污水过滤技术、水循环技术、生物净化、封闭式水循环等手段,为海鲜营造一个好的存养环境。人工海水的配制是为海鲜营造存养环境的第一个重要环节。城市中自来水可以作为存养海鲜的水源,但是一定要经曝晒或化学方法除氯后方可使用,经去氯后的水用深缩海水或固体海水素调配至所需要之盐度,即制成人工海水,便可用以存养海鲜品。同时海鲜品要挑选活的并且身体没有受伤的海鲜,然后用淡水或1ppm的高锰酸钾溶液冲洗1分钟或用0.2ppm杀菌威消毒冲洗,冲洗干净之后便可放入人工海水中保鲜。一方面要控制好水温。海鲜存活最适宜的水温是18℃-15℃,但是一般控制在适温范围的下限,减缓其新陈代谢。温度过高过低都会影响海鲜的存活率,所以一定要控制水温。另一方面,要确保水中氧气充足。一般存养海鲜水中溶解氧含量应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这样适宜海鲜存活。存养期间若发现鱼类、虾、贝等出现浮头现象,说明水中缺氧,要及时补充氧气。海鲜存养时管理很重要。要勤检查系统设备运行是否正常,水流是否畅顺;要及时清理掉池中死亡的海鲜,防止由于死海鲜腐烂而引发水质恶化;要经常观察海鲜是否正常,水温是否合适,氧气是否充足等等,一经出现情况要及时查出原因,立即进行处理。对虾的运输对虾的运输大多采用活虾低温冬眠运输保鲜法。根据虾类在冬季水温较低时活动能力减弱似冬眠,而在春天水温回升时而苏醒的生理特性,把刚捕上来的活虾倒入水箱或存养池里,逐步把水温降到其冬眠的温度(对虾冬眠水温为12℃左右),使对虾呈假死睡眠状态,以大大减少其耗氧量;然后把对虾放入保持在12℃左右的包装箱里,箱底铺有湿的麻布或木屑以保持一定的湿度。包装箱可用泡沫箱,也可用浸蜡纤维板或瓦楞纸板做成的箱子,既轻便又安全可靠。对虾运到销售地后,把它放入常温的水中,就会苏醒复活过来。这种运输方法简便卫生,而且安全系数较大,是当前较为理想的保活运输法。活体海鲜水产品运输的操作方法1.装载量为了减少风险,一般要从安全系数来考虑海鲜的运载量,特别是运输名贵鱼虾时不要用最大装载量来运输。最佳装载量应据鱼的大小、鱼的种类、水的硬度与温度、搬运的方法等不同而确定,并要从经济效益来考虑。22.运输前的处理运输前的处理工作主要是停止投饵、清肚。停止投饵的目的是使鱼肠内食物消化干净,减少运输时对水的污染,温水性鱼类在夏天只需要量天即可完成清肚,而冬天则需3-5天,具体应视海鲜种类而定。同时也可以进行消毒及防病工作。3.运输用水运输用水按海鲜种类不同而异,均应与海鲜原来生长环境的水体相同。最好选用地下硬水,因硬水具有缓冲二氧化碳的作用,对提高被输送海鲜的成活率有很大帮助。冷水对运输海鲜有好处,但若温度急速下降,会导致鱼的昏迷,因此降温时必须要缓慢进行。换水时,新换的水要和原来的水质相似。4.盐类的添加在运输用水为淡水时,最好添加0.2%的氯化钠及氯化钙,这样可以减少鱼类表皮的损伤;因为在搬运时有些鱼的鳞片、粘液脱落使表皮受损,造成鱼体内渗透压不平衡,极易得病。5.监测水质在运输海鲜时要经常测定水的PH值,海水鱼对酸性有轻度敏感,故需加些缓冲剂,以保持水的PH值的稳定。活体海鲜水产品的运输方法活体海鲜水产品的运输方法要因地制宜,以干法和湿法两类为主,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1.干运干运又称无水运输法,它是将水冷却到使鱼虾暂停生命活动的温度,然后脱水运输,到达目的地后,再将鱼虾放入水中,它们会重新苏醒过来。在脱水状态下,其生命可维持24小时以上。这种运输法不仅使鱼虾的鲜活度大大提高,而且可以节省运费,是一种较理想的运输方法。如日本对虾、梭子蟹、龙虾等可用木悄纸箱或泡沫箱运输,详见“龙虾的活体运输”一节。2.淋水运输适用于贻贝、扇贝、文蛤、牡蛎、青蟹等,运输途中要定时观察并喷淋海水。3.帆布桶运输采用粗帆布缝制成帆布桶,其底部多数为正方形,少数为圆形,其长度与高度...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海鲜存养技术参考资料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