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质量通病预防、治理专项方案一.完善制度预防砼质量通病1、建立质量保证体系项目部成立以项目经理王安,总工程师刘建国、生产副经理为具体负责的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项目质量管理工作,从组织上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项目经理部设质检部,配备专职质量检测工程师,工区设专职质检员,作业队设兼职质检员。组建精干高效的试验和测量队伍,项目经理部设中心试验室、施工队设试验组、测量班,配备必要的检测、试验仪器设备,在原材料控制、施工过程控制、竣工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等各个环节,实施施工全过程测量和试验控制,对施工全过程进行质量检查,在施工过程中自下而上按照“跟踪检测”、“复检”、“抽检”实施检测工作。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小组:组长:王安(项目经理)副组长:刘建国、刘辉、赵新平、夏建平、胡献勇组员:李艳勇(工程部部长),汪建伟(质检部部长),光求元(测量组组长),易树标(安保部部长),刘红帅(物资部部长),马清宏(试验室主任),各工区工区主管、技术员、作业队长。2、制定详细的砼质量检验计划砼质量检验计划主要分为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动员部署项目部按照实施方案和各自职责,针对各种混凝土质量通病提出具体可行的治理措施和计划。<2>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项目部按照规范要求,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稳步推进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对治理活动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针对性管理措施。<3>第三阶段:经验总结及时总结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经验,提高施工水平。3、严格内部专业化队伍的特殊工种人员资格审查对内部专业化队伍的特殊工种人员资格进行严格审查,主要审查特殊工种的操作证,操作技术是否过硬等。4、严格监督进场材料的质量、型号和规格,监督各班组操作是否符合规程。5、对各分项工程进行自检,并实测实量,及时填报各分项工程隐蔽检验报表,做好各工程影像资料。项目部实行“三检制”,即施工班组自检、质检部复检、下一道工序对上一道工序的交接检。按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对结构物和施工的半成品进行自检和实测实量。6、对检测设备进行鉴定对测量、试验等检测设备进行定期请权威机构校正检查,并在施工中进行自检,对不合格的检测设备严禁在工程施工中使用。7、搞好工地试验室建设建立工地试验室,对试验室人员进行培训,制定试验室岗位职责表,人员职责,试验的程序及方法。并在试验室安设空调及温度计、养护试块所用的水池等。8、重视业内资料整理工程业内资料是工程施工质量的直接反映,项目部十分重视业内资料整理,对施工原始记录、音像资料、施工来往文件及时收集整理。施工业内资料整理包括:施工总结与招投标、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放样记录与沉降观测、设计变更、业务联系单、质量自评表,自检、专检、抽检资料、各分项工程交验资料、试验原始记录、材料合格证、质保书、材料试验报告、施工照片及事故处理等。9、进行质量总结报表及时总结施工中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优缺点,对优点继续坚持下去,对缺点要求及时解决好。10、定期召开质量管理总结大会项目每月进行一次质量、安全环保大检查,对检查结果和本月的质量情况进行通报,对通报中存在的砼质量缺陷问题进行备案,及时掌握施工信息,根据存在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方案,并总结提高。二、改进施工工艺防治砼质量通病本工程主体工程为砼结构,包括灌注桩,及现浇承台、墩身、箱梁、涵洞等。1、灌注桩断桩的防治措施1)、导管使用前,要对导管进行检漏和抗拉力试验,以防导管渗漏。每节导管组装编号,导管安装完毕后要建立复核和检验制度。导管的直径应根据桩径和石料的最大粒径确定,尽量采用大直径导管。2)、下导管时,其底口距孔底的距离不大于40—50cm(注意导管口不能埋入沉淀的淤泥渣中),同时要能保证首批混凝土灌筑后能埋住导管至少1.0m。在随后的灌筑过程中,导管的埋置深度一般控制在2.0~4.0m的范围内。3)、混凝土的塌落度要控制在18~22cm、要求和易性好。若灌筑时间较长时,可以在混凝土中加入缓凝剂(须征得监理工程师的许可),以防止先期灌筑的混凝土初凝,堵塞导管。4)、在钢筋笼制作时,一般要采用对焊,以保证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