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痔临床路径(2015年版)一、混合痔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混合痔(TCDBWG000,ICD-10);行混合痔外切内扎术(编号)。(二)诊断依据。参照“十一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肛肠重点专科协作组的痔病诊疗方案,进行诊断。1、疾病诊断(1)临床表现:混合痔临床表现为内痔和外痔的症状同时存在。其中内痔表现为II期(度)以上内痔,临床表现为出血和脱出,可并发血栓、嵌顿、绞窄及排便困难。外痔临床表现为肛门部软组织团块,有肛门不适、潮湿瘙痒或异物感,如发生血栓及炎症可有疼痛。(2)辅助检查:肛门指诊:可在齿线上方摸到纵行皱折和/或隆起的痔结节。肛门直肠镜:可以明确内痔的部位、大小、数目和内痔表面粘膜有无出血、水肿、糜烂等。全结肠镜检查:以便血就诊者、有消化道肿瘤家族史或本人有息肉病史者、年龄超过50岁者、大便隐血试验阳性以及缺铁性贫血的痔患者,建议行全结肠镜普查。(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十一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肛肠重点专科协作组的痔病诊疗方案,进行治疗。1、诊断明确:混合痔2、禁忌症:(1)混合痔伴有化脓性感染;(2)混合痔伴有痢疾或严重腹泻患者;(3)严重心肺疾病患者;(4)严重肝、肾疾病或血液病患者;(5)因腹腔肿瘤或门脉高压引起的混合痔;(6)不能配合手术的精神病患者。3、有禁忌症时:采用保守治疗减轻痔症状。(四)标准住院日≤14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D25混合痔疾病编码;2、有手术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4、患者同意接受手术。(六)术前准备1—2天,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尿、粪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3、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传染病检查;4、凝血功能检查;5、全胸部X片6、心电图;7、肝胆脾B超。(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1、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应用预防性抗菌药物;术前2小时内一次性使用。2、术后72小时内停止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八)手术日为入院第2-3天。1、术前开塞露2支纳肛进行简单肠道准备。2、麻醉方式:局麻或腰麻或鞍麻;3、手术方式:混合痔外切内扎术。4、病理。(九)术后住院≤14天。1、术后第二天伤口换药,中药熏洗(本法具有活血消肿、止痛收敛的作用,适用于内痔脱出嵌顿、外痔肿痛、混合痔术后);2、外敷法:用油膏、药物等外涂患处或纳入肛内,常用药物有四黄膏、马应龙痔疮膏、肛泰软膏,具有消肿止痛、收敛止血的功效;3、肛门栓剂:功能消炎止血止痛,适用于各期内痔或混合痔手术后。如复方痔疮栓,马应龙痔疮栓,洗泌泰痔疮栓,消炎痛栓,化痔栓,太宁栓等,每晚睡前1枚纳肛或换药时纳入肛内。4、预防性用药:术后72小时内停止使用抗菌药物。(十)出院标准(围绕一般情况、切口情况、第一诊断转归)。手术结扎线脱落、创面干燥、患者无发热,能正常排便。(十一)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对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因任何因素导致的未能按临床路径履行流程的病例,包括患者在认知与知情同意/签名时不同意者,均作为变异情况。(十二)参考费用标准:4000-5000元二、混合痔临床路径表单(A路径)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混合痔(TCDBWG000,ICD-10);行混合痔外切内扎术(编号)。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7-14天日期入院第1天金额元入院第2天金额元住院第3日(手术日)金额元诊疗工作□询问病史、体格检查□下达医嘱、开出各项检查单□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完成入院记录□完成初步诊断□实施各项实验室检查(血细胞分析、凝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传染病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全胸片、心电图、肝胆胰脾彩超)□三级医师检诊,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完成手术治疗□24小时内完成手术记录□完成术后首次病程记录□观察术后生命体征及创面渗血情况□评估疼痛程度□了解术后首次排尿情况,必要时留置导尿□完成术前评估□完成术前讨论,确定手术方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