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猪屠宰厂安全生产危险源辨识和分析报告2018年2月8日2生猪屠宰厂安全生产危险源辨识和分析报告生猪屠宰厂,不但要有符合卫生标准的建筑物,还要有先进的加工设备、合理的工艺流程和完善的检验措施。为确保肉品质量,防止产品交叉污染,屠宰车间及分割包装车间采用单层水平布置,并严格地分为非清洁区、半清洁区和清洁区三个区域。非清洁区设有待宰、冲淋、放血、烫毛、打毛等工序;半清洁区设有胴体加工、同步检验、副产品加工等工序;清洁区设有冷却排酸、剔骨分割、包装鲜销等工序。屠宰工艺采用流水作业线作业,机械输送猪屠体和胴体,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污染机会,保证肉品质量。采用二段冷却工艺,在-20℃环境下快速冷却约90分钟,再进入0℃冷却间冷却。剔骨分割工艺采用目前国际上流行的冷分割工艺,即胴体中心温度达到7℃后,在10℃的环境中进行剔骨分割。生猪屠宰生产主体工艺方案一般为:“待宰→屠宰(剥皮、开膛)→分割(包装)→冷冻→成品(出厂)”。各道工序既有联系又可独立管理。主体工艺有:(1)屠宰工艺:生猪经清洗后用二氧化碳致晕,再用吊钩套住猪后蹄,用提升机将猪倒吊至放血池人工放血,放血后若制白条肉则无需剥皮,进行卫检,去毛后割开肚腹折胸骨,人工摘除肠胃、心肝肺放于内脏输送带上,用劈半机劈开猪胴体去头、蹄、尾后摘除肾脏,人工撕板油后修整3并冲淋干净,卫检分级后胴体入冷却、排酸间。若制分割肉则放血后去头、蹄、尾,用扯皮机扯皮,辅以人工起皮,以下工序与制白条肉相同。(2)分割工艺:经屠宰加工后的猪胴体,在4~7℃排酸间排酸48小时,推入分割操作间,在轨道上按部位剔骨分割,按包装要求进行分块,称重后装袋,送冷库冷藏。(3)冷冻工艺:采用二段冷却工艺,在-20℃环境下快速冷却约90分钟,再进入0℃冷却间冷却。剔骨分割工艺采用目前国际上流行的冷分割工艺,即胴体中心温度达到7℃后,在10℃的环境中进行剔骨分割。⑴生猪待宰圈养工序单元安全危险性评价分析生猪待宰圈养工序,其主要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是噪声(猪叫声)、滑跌摔伤等。列表分析如表1。表1:生猪圈养工序安全生产危险分析表危险/意外事故阶段或场所形成事故的原因危险等级对策措施噪声生猪圈养场所猪叫声II①优化项目总图设计,采取分区隔离措施降低对周边区域的影响。②保证卫生防护距离。③实现操作自动化。④加强管理,完善各类安全管理制度规章和安全操作规程,随时检查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滑跌摔伤生猪圈养场所①生猪冲洗积水②地面偏光滑③未穿防滑靴④主观注意不够II①地面做防滑处理。②及时消除积水③穿防滑靴④谨慎操作冷水作业生猪圈养场所生猪冲洗II劳动防护4生猪待宰圈养工序属于辅助工序,存在噪声、滑跌摔伤和冷水作业的危险和有害因素,事故等级属II级,应在管理上给予足够的重视。⑵生猪屠宰工序单元安全危险性评价分析根据类比工程评价分析,生猪屠宰工序,其主要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是机械伤害、触电、滑跌摔伤、噪声、冷水作业、低温作业、高温作业、高处作业、起重伤害等。列表分析如表2。表2:生猪屠宰工序安全生产危险分析表危险/意外事故阶段或场所形成事故的原因危险等级对策措施机械伤害接收、输送、提升、清洗机械,轨道,输送线,滑槽,吊链钩等①机械防护装置设计缺陷、控制与保护不全或失效②安全距离不够③安装机械设备时未按设计规范执行④调试、维修时未做按规定执行⑤未按规定做检测⑥违章操作III①工段周围严禁闲散人员逗留②加强生产场所的安全装备③实现操作自动化、装卸搬运机械化④操作工位确保规定的安全距离⑤严格按照机械安全防护要求,人手可能触及的机械部位尽量避免锐角、尖角和凸出部分;并配全、配齐防护网、罩等防护装置和安全连锁装置⑥加强管理,完善各类安全管理制度规章和安全操作规程,随时检查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触电屠宰机械配套电机部分及其供电线路①电气保护不全②线路短路③带电作业④安全距离不够⑤潮湿环境电气保护等级偏低等导致绝缘失效⑥违章操作III①严格按有关技术规范采取接地/接零保护系统和漏电保护、绝缘、安全电压等措施②对电机应采用屏护或安全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