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由学生反馈练习错误答案引起的教案反思(陇川第一中学赵兴享)在新课教案“势力环流形成”(鲁教版地理必修Ⅰ)之后,给出了如下的一道反馈练习:读某地区势力环图(图),思考下列问题:()在图中标出大气运动的方向。()比较①②③④四处气压值的大小。一、学生反馈对第问,绝大部分学生能正确标出大气运动的方向(如图)。对第问,大多数学生得出的是④>②>③>①这一错误答案。为此笔者让几位学生上黑板标注图中①②③④处的高低气压名称,学生也能正确标出(如图)。从学生的思维可以看出,对于③④两外及①②两和的气压高低比较是没有障碍的,但是对于②③两处气压高低的比较存在着错误。①③④②地面图冷热①②③④地面图冷热2/5二、教案回顾在新课教案之前,师生共同回顾了三个重要的形成条件:、物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在同一水平方向上,气流总是由气压较高处流向气压较低处——“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在同一地区上空,海拔越高则气压越低。在新课的教案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是踏实地借助教材中的插图(如图)进行的。师生互动侧重探究了以下问题:、由于地面受热不均,在垂直方向上,空气冷却下沉、受热上升,引起大气的垂直运动。图、在同一水平方向上:近地面——冷地形成高气压,热地形成①③④②地面图冷热低高高低3/5低气压;高空——冷地上空形成低气压,热地上空形成高气压。、热力环流的形成机制:由于地表的冷热不均,引起空气的垂直运动,从而形成同一水平方向上气压高低不同,从而形成大气的水平运动,综合大气的垂直运动与水平运动形成热力环流。三、教案思考为什么在反馈练习中,多数学生不能正确地比较①②③④四处的气压高低,而得出④>②>③>①的错误答案?对此多数学生作了以下的推理:“高气压值总是大于低气压值,于是得出④②两处气压值大于③①两处;海拔越高气压值越小,于是同是两个高气压,④处值大小②处,同是两个低气压,③处值大小①处。”由此笔者想起,在新课探究过程中,有一位学生总结说:“从插图中可以看出,在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在垂直方向上气流由低气压流向高气压。”为此笔者再三强调:由于同一地区上空海拔越高则气压值越低,因此处近地面的“低”比处高空的“高”要高。但是从学生的练习反馈来看,学生还是没有真正理解这一问题。那么怎样的教案才能使学生真正地理解呢?图热力环流的形成本案例中,教师在忠实地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如图)引导学生分析、探究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时,虽然分析了“由于地表冷热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