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的施工工艺施工准备材料及机具水泥:宜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32.5级得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砂:用中砂,含泥量不大于3%。石子:粒径为5~40mm,且不大于1/3钢筋主筋净距的碎石或卵石,含泥量不大于1%。水:宜用饮用水或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外加剂、掺和剂:根据气候条件、工期和设计要求等,通过试验确定。钢筋:钢筋级别、直径应符合设计要求。接桩材料:(1)焊接接桩:钢板宜用低碳钢,焊条宜用E43系列;(2)法兰接桩:钢板和螺栓宜用低碳钢;(3)硫磺胶泥锚接桩:硫磺胶泥的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机具:(1)制桩机具:钢筋调直机、弯曲机、切断机、对焊机、点焊机、电焊机、混凝土搅拌机、翻斗车或手推车、插入式高频振捣器等。(2)运输机具:大型拖车、汽车起重机或履带式起重机、垫木(3)沉桩机械:柴油打桩机或振动沉桩机、钻孔沉桩机、压入式沉桩机等。(4)接桩机具:电焊机、硫磺胶泥熬制及灌注专用工具。(5)其他:铁锹、铁板、台秤、胶皮管、铁抹子、水准仪、经纬仪、钢卷尺、水准尺等。作业条件制桩(1)各种原材料已经检验,并经试配提出混凝土配合比。(2)预制场地符合要求。(3)机具齐全(4)对提供的桩基布置图、桩基施工图进行会审,并进行技术交底。运输和堆放(1)预制桩强度达到起吊、运输要求。(2)堆放位置符合要求。(3)起吊、运输设备齐备,并达到要求的能力。沉桩(1)提供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勘查报告,必要时还需补充静力触探或标贯试验等原位测试资料。(2)清理地上和地下障碍物。打桩场地应平整,地面承载力应能适应桩机工作的正常运转;施工场地应保持排水沟畅通,注意施工中的防震问题。3)施工前,试验桩数量不少于2根。确定贯入度并核验打桩设备、施工工艺以及技术措施是否适宜。(4)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并做详细的技术交底。(5)预制桩的检验资料齐全。(6)沉桩机具已全部进入现场并试运转正常。(7)已放线定位完毕。操作工艺工艺流程制桩制作程序:现场布置T整平压实T制作胎膜T绑扎钢筋支模T安设吊环T浇筑混凝土T养护至30%强度拆模再支上层模T涂隔离剂T叠制T养护至70%强度起吊T100%强度运输、码放。钢筋骨架的主筋连接宜采用闪光对焊或电弧焊。主筋接头的配置在同一截面内的数量应满足设计要求,如无设计要求,还应符合下列规定:(1)在同一截面内的主筋接头,不得超过50%;(2)相邻两根主筋接头截面的距离应大于主筋直径的35倍,并不小于500mm。预制桩纵向钢筋的张拉应单根进行,以应力控制为宜,且每根张拉应力控制一致。在纵向钢筋张拉后,再与横向钢筋绑扎在一起。制作模板可用木模板或钢模,应保证平整牢固、尺寸准确,并刷隔离剂。制桩的混凝土应从桩顶向桩尖连续浇筑,严禁中断,振捣时应边振边抹边找平,达到内实外光。预制桩制作完毕后,应覆盖洒水养护不少于7d。当采用蒸汽养护时,在蒸养后还应适当增加自然养护天数。重叠法制作预制桩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桩与邻桩及底模之间的接触面不得粘连。(2)上层桩或邻桩的浇筑,应在下层桩或邻桩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30%以后进行。(3)桩的重叠层数一般不宜超过四层。(4)桩的吊环处应振捣密实。运输堆放预制桩运输时,应用垫木支垫平稳、位置准确,叠放的层数不得超过三层,严禁在场地上直接拖拉桩体运输。运输长桩时,垫木下宜放活动支座。预制桩堆放时,应按规格、桩号分层叠放在平整、坚实的地面上;垫木与吊点应保持在同一纵断面上,且各层垫木应上下对齐,堆放层数不宜超过四层。最下一层的垫木应适当加宽加厚,或采用质地良好的枕木,以免因场地浸水、垫木下陷,使底层受弯曲作用而发生断裂。试桩试桩过程中,如果发现实际地质情况与设计资料不符,应与有关单位研究处理。不同截面、不同长度的桩,应将每米锤击数、最终贯入度、总锤击数、桩顶标高、接桩就位所占时间、沉桩时间等详实记录,并存档保管。沉桩沉桩程序:放桩位线T布设桩点T桩机就位T桩就位T校正垂直度T打桩T测量桩顶标高T移钻机,重复以上工序。定位桩基轴线应从建设单位给定的基线开始,并与控制平面位置的基线网相连。在打桩地区附近应设有水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