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开的菊花》教学反思第2页《盛开的菊花》教学反思随着二期课改的深入推进,提出两纲精神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并强调了民族精神教育与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对于我们美术学科来说,也是很有必要的,也是美术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盛开的菊花》是书画版新教材三年级第四单元“秋去冬来”中的一课。这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体验用多种方法表现菊花的造型美和色彩美。而上课的时段,又正值金秋送爽,丹桂飘香,自然而然,路边和校园里的各盆菊花争奇斗艳,世纪公园的立体花展(菊花展),无不时刻牵动着我对《盛开的菊花》课堂教学设计的神经,那么吻合又那么适时的课程内容以及丰富的社会条件和影响,可以说在这个季节这个时刻上这堂课是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于是,立刻着手资料的查询和材料的准备。菊花是一种很普通和常见的花卉,现在的学生对它的美很不以为然,特别是现在这个时代的学生普遍存在浮躁,功利性强,感情淡漠的特点。我联想到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完全可以引入文人雅士尤好梅兰竹菊及又在国画作品中常见的这一主题,因此四物虽生于自然,而究其各自秉性,却别具君子之风。借物明志,表达文人雅士对生活的热爱、对前程的追求与探索。正好三年级的语文书上就有植物四君子梅兰竹菊的介绍,这样美术课第4页生上黑板来摆放。2、准备了花瓶和鲜花,让学生试着来插花,感受画面的疏密变化。3、电脑上设计了菊花、花瓶的造型,让学生在电脑上进行电脑绘画。从多角度地进行构图的直观练习,学生易于接受。这三种形式也是本节课的亮点。在整个备课过程中,教研组同伴的互帮互助的气氛很浓,由于时间紧,组内同伴自告奋勇地用双休日的时间帮我制作立体的菊花插花作品,上课前的一切准备工作都是同伴帮忙安排的,为了了解三年级学生对古诗的认知能力,张虹老师又给了我很好的指导和建议,正是教研组的凝聚力、形成合力才使自己的上课得以成功。在课的拓展部分,出示了其他方法、其他材料表现菊花的作品供学生欣赏,为下节课做铺垫。最后让学生欣赏了我国艺术大师在国画作品中表现的梅兰竹菊,使本节课的开头和结尾有个呼应,同时也对我国独具民族特色的中国画(水墨画)有简单的了解和欣赏,使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渗透在美术学科的作品欣赏与绘画过程中。在设计作业的形式这一环节中,如果能改成设计用书签的方式来展示学生的作业,那效果可能会更好。因为这样能让学生对美术作品(作业)有新的认识和改观,美术作业不应是为作业而作业,更应该是一种可供欣赏和品味的艺术,在日常生活中,它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对生活的追求和对第5页美好的向往,强化了人文性的渗透,学生也可进一步体会菊花的内涵。从这节课上我还体会到在美术课上多媒体的运用要恰到好处,不只是代替板书,而是在有限的时间让学生接受更多的知识,提高教学的效率。不足的是让学生动手的电脑设计操作还不方便,有待以后改进。通过这堂课,我认为要深入研究教材,在教学设计中以某一方面为切入点展开教学。发展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在广泛的美术文化氛围中学习美术,让学生从单纯的学习美术技能技巧的层面发展到学习美术文化的层面。还可以进行更多的尝试,如用国画形式画菊花,做以菊花为题材的扇面等都是好的方法。我想在这样的教学中,润物细无声,没有大道理,没有生硬的言语,点点滴滴地使学生了解、知道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会让美术课堂更加活跃,让美术课更生动,学生更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