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第三节《真菌》教案设计三元区莘口中学张善文一.教案设计思路以常食用的蘑菇、香菇、木耳等真菌进行引导,由学生提出自己最想了解的问题,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学习各种各样真菌时,教师可提供发霉的面包和桔子及新鲜的蘑菇,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同时配以青霉和曲霉以及酵母菌和蘑菇的结构图,从而讨论得出真菌的结构及其生命活动特点。对于真菌的繁殖,教师在课前指导学生制作蘑菇的孢子印。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孢子印,提出问题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从而了解真菌的繁殖方式。二.教案分析.教材内容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第四章第三节《真菌》。本章第一节内容是《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第二节内容是《细菌》,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真菌分布十分广泛的概念,并通过细菌的学习了解微生物一些特点。但是对于真菌区别于细菌的特点,真菌是怎样生活的这些问题却模糊不清。通过本节学习学生可以在心中明确真菌这一类型生物的特点。、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案班级为初二()班,初二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课外知识也较丰富。所以本节教案充分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入手,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求知欲望,在师生互助,生生互动中不断的发展自己、完善自己。.课时安排:课时三.教案目标知识目标:.说出青霉和曲霉在颜色、形态结构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说出真菌的营养方式和繁殖方式。.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能力目标:.通过观察青霉、曲霉的颜色和形态结构,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通过制作孢子印,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和勤于思考的科学态度。情感目标:通过了解常见的真菌和发霉现象,养成关注生活的习惯和环保意识。四.教案重点和难点教案重点:2/4观察青霉、曲霉;真菌的主要特征。教案难点:识别青霉和曲霉;真菌的营养方式和繁殖方式。五.教案方法本节教案以观察、讨论法为主,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践,解决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六.课前准备学生准备:了解常见蘑菇;制作孢子印。教师准备:制作课件;用桔皮和面包片培养青霉和曲霉;常见新鲜蘑菇;指导学生制作孢子印。七.教案过程教案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屏幕展示:发霉的桔子、香菇、干酵母等,引导学生认识各种常见的真菌,引入新课。观察,说出霉菌、香菇、酵母菌等都是真菌。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新课一.各种各样的真菌1.霉菌青霉和曲霉2.大型真菌3.酵母菌二.真菌的营养方式指导学生观察培养皿中发霉的桔子皮和面包片,要求完成观察记录表中内容。①肉眼观察:霉斑的颜色,初步认识青霉和曲霉。②放大镜观察:霉斑的形态,引导学生区别细菌和霉菌菌落的不同特点。③屏幕展示:霉菌的形态和结构,强调重点观察直立状态的菌丝顶端孢子的排列形状。④总结归纳:青霉和曲霉在颜色、形态结构上的异同。展示各种蘑菇实物,引导学生观察总结大型真菌形态结构特点。课件展示酵母菌图片。总结酵母菌形态结构特点提出问题:①种香菇为什么需要培养基?②面包长了霉的地方为什么很软?③酵母菌细胞中无叶绿体?学生观察,记录说出霉斑的颜色有青绿色、黑色、白色等,认识菌丝和孢子。回忆上节课菌落概念以及细菌、霉菌菌落的特征,观察霉菌菌落特征。屏幕上展示显微镜观察青霉和曲霉永久装片。进一步认识菌丝和孢子;区分青霉和曲霉直立状态的菌丝顶端孢子排列形状。学生回答,并完成记录表中内容观察实物,认识蘑菇及其形态结构。说出大型真菌的形态结构特点。回忆酵母菌的形态结构,说出酵母菌的形态结构特点。思考,回答,说出:酵母菌、霉菌和蘑菇都要利用现成的有机物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能量。通过观察实物和,从宏观到微观,由表及里,学会观察事物的一般方法。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3/4八.板书设计:第三节真菌一、各种各样的真菌、霉菌:多细胞,菌体由菌丝构成,细胞内有细胞核。、大型真菌(如蘑菇):多细胞,菌体由菌丝构成,细胞内有细胞核。、酵母菌:单细胞,有细胞核。二、真菌的营养方式: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三、真菌的繁殖:通过孢子来繁殖四.真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