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活动度维持训练关节活动度维持训练指利用徒手对麻痹,疼痛等原因导致的活动受限,不能进行主动或辅助主动运动的患者所采取的训练方法。其目的是确保肌肉和构成关节的软组织的柔韧性,维持关节正常的活动范围,防止因关节长期制动而出现挛缩。1.肩关节(1)屈曲、伸展肩关节的屈曲是由肩肱关节与肩胛胸廓关节以2:1的比例协同完成的复合运动,即肩关节屈曲180°实为肩肱关节屈曲120°,肩胛胸廓关节外旋60°的组合。再进行肩关节屈伸训练时,治疗师一手握腕关节使其呈背伸位,拇指外展,手指伸展,手掌向上,另一手扶持肘关节使其呈伸展位,再完成肩关节屈曲和伸展时,应禁止使用牵拉手法,对患者应轻轻地向关节盂方向按压,并在运动过程中对肩胛骨向前上方托起,随上肢进行运动。急性期患者,屈曲仅完成正常活动的50%即可,随着上肢功能的恢复,逐渐扩大关节的活动范围。(正常ROM为屈曲180°、伸展50°,急性期患者屈曲90°即可)(2)内收、外展肩肱关节外展,最初30°时是由肩肱关节单独完成的,当其继续外展时。与肩胛胸廓关节以2:1的比例协同完成的,即肩关节的180°外展是由肩肱关节外展120°和肩胛胸廓关节外旋60°组合运动的结果。因此,在进行肩关节外展,内收运动训练时,治疗师一手固定腕关节使其背伸,拇指外展,手指伸展,另一手扶持肩胛骨下角,在上肢外展的同时使肩胛骨下角向上旋转。急性期患者,仅完成正常活动的50%即可。(正常ROM为外展180°,急性期患者外展90°即可)(3)内旋、外旋患者取仰卧位,肩关节外展80°,肘关节屈曲90°。治疗师一手固定肘关节,另一手握持腕关节,以肘关节为轴,前臂向前,向后运动,完成肩关节的内旋,外旋的训练。急性期患者,仅完成正常活动的50%即可。(正常ROM为内旋、外旋各90°,急性期患者45°即可)2.肘关节(1)屈曲、伸展治疗师一手握持腕关节上方,另一手固定肱骨远端,在完成肘关节屈曲的同时前臂旋后,屈曲可达135°,完成肘伸展的同时前臂旋前,伸展可达0~-5°。(正常ROM为135°)(2)旋前、旋后治疗师一手握持患侧腕关节使其背伸,另一手固定肱骨远端,使肘关节屈曲90°,固定在体侧,防止旋后,旋前时出现肩关节内收,外展和屈曲,伸展的代偿运动。进行从掌心向下与地面平行的位置至掌心向上与地面平行的180°旋转,在做返回方向的旋转。(正常ROM为旋前、旋后各90°)3.腕关节治疗师一手固定前臂,另一手四指握患者的掌面,拇指在手背侧,完成腕关节背伸70°、掌屈90°和桡偏25°、尺偏55°的被动运动以防止腕关节出现掌屈,尺偏为主的挛缩。(正常ROM为背伸70°、掌屈80°、桡偏25°、尺偏55°)4.手指关节被动活动手指关节时,可以四指同时训练,也可以单个手指训练。治疗师一手在患手的尺侧固定,另一手四指在患手的背侧,拇指在患手掌侧使掌指关节完成屈曲90°,伸展30~45°的运动。5.髋关节、膝关节(1)屈曲、伸展患者仰卧位,治疗师一手托膝关节后方,另一手托足跟进行髋,膝关节的屈曲。然后在髋关节屈曲状态下完成膝关节伸展,最后完成髋关节伸展。(正常ROM为125°急性期患者屈曲90°即可)(2)内旋、外旋患者仰卧位,下肢伸展位,治疗师一手固定患者膝关节上方,另一手固定踝关节上方,完成下肢轴位的旋转,足尖向外侧为髋关节外旋,也可让髋关节呈屈曲位,治疗师一手握持小腿近端,另一手固定足跟,以髋关节为轴,向内,外侧摆动小腿,完成髋关节的外旋,内旋。(正常ROM为内旋、外旋各45°)(3)内收、外展患者仰卧位,治疗师一手托膝关节后方,前臂支撑大腿远端,另一手握足跟,在髋关节轻度屈曲的状态下,完成髋关节的外展,然后返回原位置。(正常ROM为内收30°、外展45°)6.踝关节(1)背屈、跖屈患者仰卧位,下肢伸展。进行背屈时,治疗师一手固定踝关节上方,另一手固定足跟,在牵拉跟键的同时,利用治疗师的前臂屈侧推压足底。跖屈时,治疗师固定踝关节上方的手移动到足背,在下压足背的同时,另一手将足跟上提。(正常ROM为背屈20°、跖屈45°)(2)内翻、外翻患者仰卧位,下肢伸展。治疗师一手固定踝关节,另一手进行内,外翻运动。(正常ROM为内翻30°、外翻20°)注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