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年级(上)科学第一、二两章复习资料1、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2、长度的单位是,实验室的长度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在使用刻度尺前先要找到它的a、零刻度线b、量程c、最小刻度值。3、体积是物体物体所占有的空间大小的大小。液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升、毫升。实验室测量液体体积用量杯或量筒,读数时视线应与相平。4、物体的冷热程度称为温度。常用液体温度计的制作原理是热胀冷缩。温度计刻度方法: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5、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有哪些?(1)使用前应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测量时,手握温度计上端,要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接触。若测液体的温度,应使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但不接触容器壁。(3)读数时,应等到温度计中的液柱稳定后开始,一般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4)记录时,数字和单位要写完整,零下的温度要标上负号。6、体温计(1)、构造特点:、。(2)测量范围(量程):(3)最小刻度是。7、质量是用来表示,质量是由决定的,它不随、、、的变化而改变。8、实验室测质量的仪器是,如何正确使用托盘天平?(1),天平放水平,游码移到“0”刻度线;(2)调平衡,平衡螺母向指针的反方向调节,使指针指向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3)左盘放右盘放,加减砝码用,先大后小再移动游码;(4)读数:物体质量=总质量+质量。(5)称量后及时用镊子将砝码放回砝码盒。注意:不能测超过天平量程的物体,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称,应放在纸上或烧杯中。9、科学探究的过程:发现和提出问题——建立猜想和假设——制定探究计划——获取事实与证据——检验和评价——交流和讨论。第二章1、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是否有应激性、能否生长、是否需要营养、能否繁殖、能否呼吸、是否进行物质交换等。2、植物与动物的主要区别:动物摄取食物来获得养料,植物利用阳光、二氧化碳和水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3、鱼、鸟、人等动物身体背部都有一条,它是有许多块组成,称2为。4、脊椎动物按从低等到高等分为:、、、、。5、鸟类和哺乳动物的共同特点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特点是。发展最完善、最高等的动物是类。6、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及代表动物.脊椎动物生活习性呼吸体表体温生殖,受精代表动物鱼类水生鳃鳞片不恒定卵生体外受精鲨鱼、河豚两栖类幼体水生成体水中或陆地幼体用鳃成体肺兼用皮肤皮肤裸露不恒定卵生体外受精青蛙大鲵爬行类陆地肺鳞片、甲不恒定卵生体内受精蛇、龟鳖扬子鳄鸟类陆地肺羽毛恒定卵生体内受精哺乳类陆地肺全身被毛恒定胎生体内受精白鳍豚、蝙蝠、蓝鲸、7、常见的动物有万种,昆虫体表有,身体分成三部分,有对足,对翅。8、种类和数量最多的动物是类,分布最广,功能最完善的动物是。9、种子植物和无种子植物的区别:;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区别:被子植物种子外有包被,裸子植物种子外没有包被。松、杉、柏、银杏、苏铁(铁树)是。10、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植物是,最简单、最低等的植物是。11、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植物是______植物,有根,茎,叶,种子,无花,无果实的植物是_______植物;只有根,茎,叶的植物是_______植物;只有茎,叶的植物是_____植物;生物体由单细胞或多细胞直接构成的植物是_____植物。12、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是______分类等级的基本单位。13、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1)使用时操作步骤:A.取放:一手握镜臂,一手托_________,放在体前略________。B.对光:转动____________,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转动集光器,选取一个大小适宜的_________,______眼观察目镜,用手转动反光镜,当观察到一个明亮的视野,对光完成。C.观察:将装片放在载物台上,观察物对准通光孔的________,用压片夹压住装片.眼看物镜,向前转动_______________,使物镜和装片接近.眼看目镜,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上升,观察到模糊的物像时停止.双手转动____________3直到物象清晰为止。(2)放大倍数:目镜和物镜倍数的______________。(3)若像位于视野的左上方,要把像移到视野的中央,装片应往_______移。(4)14、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