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届热点专题:统筹城乡发展•一、2002年以来文综对“三农”问题的考查•2002年全国卷38题•考查背景:洞庭湖退耕还湖•考查角度:(l)上述材料反映了洞庭湖区经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在上述变化中,政府是怎样履行其管理经济职能的。•(3)从围湖造田到退耕还湖的转变,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2003年全国卷38题•考查背景:城市化•考查角度:结合以上材料,运用所学的经济常识说明城市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2004年文综全国卷Ⅱ38题•考查背景:“一号文件”•考查角度:(1)联系“一号文件”,运用经济常识分析材料一、二分别说明了什么?•(2)运用国家的经济职能的知识,说明中央公布“一号文件”的必要性。•(3)试运用抓主要矛盾的原理,分析一号文件将着力点放在增加农民收入上的决策依据。•2004年文综全国卷III•38.考查背景:淮河治理•考查角度:(1)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经济常识,说明政府运用国债等筹资手段在治理淮河中发挥的作用。(13分)•(2)结合材料二中淮河流域洪水“管理”的实践,谈谈如何理解“治水要按规律办事”。(13分)•(3)淮河治理应走依法治水之路,简述依法治水的基本要求。(12分)•39.考查背景: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证国家粮食安全•考查角度:(1)简要说明近十多年来,我国粮食产量和人均粮食占有量的变化趋势。•(2)分析近年来我国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3)试用矛盾分析的方法说明保护耕地对保证粮食安全的意义。•40.从政史综合角度进行了考查•(1)中共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与抗日战争时期,实行不同的土地政策。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两种土地政策的基本内容;(5分)说明中共在抗日战争时期改变土地政策的主要依据。(5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改革的主要措施与内容是什么,(6分)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4分)•(3)根据材料三,谈谈当前发展我国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应采取什么措施。•2004年文综全国卷Ⅳ38题•考查背景:拖欠工程款(农民工工资)•考查角度:(1)政府介入建筑领域拖欠工程款所造成的劳务纠纷的主要理由•(2)签订劳动合同的意义•(3)把握因果关系原理对于解决拖欠工程款问题的意义•39题:•考查背景:土地退化及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考查角度:1)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2)土地退化及治理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之间的关系•2005年全国卷Ⅰ•考查背景:农民收入及农民权益•考查角度:(1)根据表1简要说明农民收入结构变化的状况•(2)联系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提出增加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纯收入的主要经济措施•(3)说明政府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的理由•(4)分析这些政策(家庭承包制、科技兴农及减免农业税)的哲学依据•2005年全国卷Ⅱ38题•考查背景:生态农业•考查角度:(1)简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涵义,并说明该企业运行模式是如何体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的。•(2)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材料中实现资源循环与价值增值的哲学依据。•2005年文综全国卷Ⅲ•考查背景:河西走廊•考查角度:(6)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说明应如何正确理解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7)分析表2和表3中的数据,说明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变化的状况,并与东部进行比较。•2006年文综全国卷Ⅱ38题•考查背景:现代农业•考查角度:(1)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当地政府所履行的国家职能•(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常识说明应如何发展现代农业•(3)结合这个事例,说明发展现代农业要从实际出发的哲学道理•2006年文综全国卷Ⅲ38题•考查背景:财政支农•考查角度:(1)运用认识论原理,说明我国现阶段加大中央财政支农这一决策的合理性(2)运用经济常识,就如何保证中央财政支农功能的实现,提出措施及建议(3)运用政治常识,说明政府为什么要承担财政支农的职责,以及怎样才能更好履行该职责•2006年北京文综•考查背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考查角度:对比甲村和乙村,结合经济常识,说明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如何通过“强化产业支持”增加农民收入•2006年重庆文综40题•考查背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