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使命唐雎不使命《战国策》西汉末年刘向整理编辑问:答:每天有多少人过桥?每天有五个人过桥。尼克松周恩来总理南京长江大桥?!工、农、兵、学、商。问答简析下列对话的言外之意。50年代初,周总理接受美国记者的采访,随手将一支美国派克钢笔放在桌上。记者: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生产的钢笔呢?总理:提起这支笔啊,那可就话长了。这不是一支普通的笔,而是一个朝鲜朋友在朝鲜战场上得到的战利品,是作为礼物送给我的。我觉得有意义,就收下了贵国的这支笔。①美国记者:②周总理:中国人连钢笔都生产不出来。派克钢笔是战利品,证明美国只不过是中朝人民的手下败将。1.《战国策》:战国时代国别体史书。共有33篇。西汉成帝时,刘向根据战国末年的纵横家著作整理编辑而成。时代背景:这篇文章所记叙的是强国和弱国之间一场外交斗争的情况。战国时期的最后十年,秦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相继歼灭各诸侯国,前230年灭韩,前225年灭魏。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秦企图用“易地”的政治骗局不战而屈人之兵(秦人往往借迁移之名行灭国之实),由此引起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一事。学习目标:一、积累古汉语词汇二、分析人物形象三、体会说话技巧初读一:读准二:读通要求:大声、流利。•1辱没、辜负•2交换•3给予恩惠•4错意,置意。•错,通“措”。•5扩充•6只,仅仅•7盛怒的样子•8撞1不辱使命2以大易小3大王加惠4故不错意也5请广于君6岂直五百里哉7秦王怫然怒8以头抢地耳•9平庸无能的人•10有才能有胆识的人•11仓,通“苍”。•12吉凶的征兆。•休:吉祥,祲:不祥•13白色的丝织品,这指穿丧服。•14屈服•15道歉•16明白,懂得。9此庸夫之怒10非士之怒11仓鹰扑到殿上12休/祲降于天(整个词和单个词)13天下缟素14秦王色挠15长跪而谢之16寡人谕矣研读一:疏通文意。三:集体质疑。二:小组交流。四:老师提问。一、翻译下面的句子。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2、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3、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4、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我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虽然如此,(即便如此)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卫它,不敢交换!安陵君因此派唐雎出使到秦国。把安陵君看作是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6、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7、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难道不是轻视我吗?不,不是这样的。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并且保卫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仅仅用五百里的土地就能交换吗?8、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9、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10、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11、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您也曾听说过生子发怒吗?天子发怒,使百万尸体倒下,使血流千里。普通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赤着脚,用头撞地罢了。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征兆。12、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13、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14、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如果有志气的人一定发怒,就要使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使血只流五步远,全国人民都是要穿孝服,今天就是这样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为什么韩国、魏国灭亡,然而安陵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却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解释下列加点的词,注意比较它们的词义。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秦王不悦()请说之()高可二黍许()安陵君其许寡人()使说许派派出使出使高兴高兴解释解释多一点多一点听从听从•以:以:•寡人寡人以以五百里之地五百里之地易安陵易安陵•而君而君以以五十里之地五十里之地存者存者•以以君为长者君为长者•徒徒以以有先生也有先生也•以以头抢地耳头抢地耳用用凭借凭借因为因为把把把把虽然,受地于先王秦王怫然怒….的样子仓鹰击于殿上受地于先王请广于君使唐雎使于秦这样在从给到、往•免冠免冠徒徒跣跣•徒徒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