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建议民营医疗机构是医疗卫生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作为医疗卫生事业的有力补充,在鼓励社会办医的大背景下,民营医疗机构近年来迅速崛起,成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推动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重要力量。然而相对公立医院而言,民营医疗机构的规模、数量、实力和医疗水平仍然存在较大差距。进一步推动民营医疗机构健康发展已经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识。下面我结合工作实际谈一点关于促进非公有制医院发展的看法与建议。一、民营医疗机构拥有的优势1、政策支持下的宽松环境。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得益于政策的支持。发展民营医疗机构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选择,是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拓展了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新空间。近两年,国家、省、市三级连续下发有关政策文件鼓励民营医疗机构健康发展,民营医疗机构得到了社会的认可,部分医疗机构创出了品牌,呈现勃勃生机,发展前景引人注目。2、运行灵活的自主经营机制。民营医疗机构的自主经营体制使其优越性与灵活性得以充分发挥和体现,民营医疗机构的办院方针和任人唯贤的用人政策,使其经营理念、经营方式、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分配制度更趋于企业化运作模式。与此同时,民营医疗机构激励机制,责、权、利的挂钩与考核,充分调动医护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此外,引进了现代管理技术和先进的信息系统,一方面加强医疗机构的管理、吸进大批人才;另一方面,采用积极的营销手段,吸引更多患者就医。3、针对不同需求开展优质服务。民营医疗机构通过结合市场需求和自身优势,确定重点科室、特色专科;通过专注医疗需求,针对特定客户群提供个性化、差异化服务;通过控制服务成本和服务价格,提供较为低廉又保证质量的住院医疗服务。近些年,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在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具有很大灵活性的民营医疗机构抓住人们的体检需求和从优心理,采取多种营销手段,建立主要技术平台,规范操作和业务流程,使健康体检市场呈现蓬勃活力,抢占了较大的市场份额。二、民营医疗机构面临的困难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民营医院得到了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缓解百姓“看病难”、“看病贵”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长期以来,囿于政府医疗资源配置的严重失衡和民众传统的就医观念,民营医院生存和发展仍然存在许多困难。一是难以纳入医保范围。民营医院申请纳入医保范围存在实际困难,尤其是营利性民营医院,几乎很少能被纳入到医保范围。即使进入医保定点,也存在比公立医院医保范围窄,报销比例低,报销品种少,核算费用低等问题。这使得医保报销问题成为民营医院的巨大劣势,成为制约民营医院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二是难以引进并留住人才。由于医生的人事关系属于所在医院,医生执业权属归医院管辖,因而医生基本不具有多点执业的可能;再加上大部分民营医院的医务人员在职称评定、学术研究方面存在障碍,这导致很难引进并留住中青年骨干力量。目前,民营医疗机构普遍存在人才短缺的问题,高端人才、中低端人才和护士都紧缺,主要体现在:人才队伍不稳定、年龄结构不合理、学历结构不合理。由于民营医疗机构与公立医院人员在编制、身份、社保等方面的差异,大多数民营医疗机构普遍存在人才“两极化”,知识技能水平较低,人才梯队建设不全,人才流失严重等现象。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公立医院在科研项目、学术水平和社会地位等方面拥有绝对优势,这使得民营医疗机构很难引进骨干人才,聘请退休专家成为主流;二是近年来公立医院不断扩张规模,导致多家民营医院都遭遇所培养的年轻医生和熟练护士“逆流”回公立医院现象。医生新入职后为晋升职称需要到三甲医院参加规培,且部分经费仍需所在机构投入,增加了医疗机构的负担。民营医疗机构数量及规模的增长,导致医务人员相对短缺是目前局面的原因之一。三是专业领域待遇差别较大。在具体工作中,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较少考虑到民营医院,在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晋升、学术交流等方面时常被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学术团体遗忘。民营医院经常无法了解并参与医学科硏招标工作。四是社会歧视严重。社会对民营医院特别是营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