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浮力考点一浮力及浮力产生的原因1.浮力定义: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都会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向上的力,这个力叫做浮力.2.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或气体)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即F浮=F向上-F向下.【例题1】物理课上,王老师将一只去盖、去底的饮料瓶的瓶口朝下,把乒乓球(直径略大于瓶口直径)放入瓶内并注水,看到有少量水从瓶口流出,此时乒乓球静止(如图).然后用手堵住瓶口,一会儿乒乓球浮起来了.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图中乒乓球静止时没有受到浮力的作用B.图中乒乓球静止时受到的支持力与受到的重力平衡C.乒乓球上浮过程中,受到的浮力等于受到的重力D.乒乓球上浮过程中,受到的浮力始终不变A◎易错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只有它的下表面受到液体向上的压力时,液体对它才能产生浮力的作用3.浮力的测量(称重法)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的重力G,将物体浸入液体中,再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示,则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F浮=G-F示.考点二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浮力的大小跟液体的密度ρ液、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有关;跟物体的密度、形状、体积、物体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考点三阿基米德原理1.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2.公式:F浮=G排=ρ液gV排.其中ρ液表示液体的密度,单位是kg/m3;V排表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单位是m3;g一般取10N/kg..【例题2】(2014·凉山)放在水平桌面上的量筒中盛有120cm3的水,当把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小金属块完全浸入量筒里的水中后,量筒的水面上升到170cm3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4N.金属块的体积为cm3,所受浮力为N,金属块受到的重力为N,密度为kg/m3.(g取10N/kg)500.53.97.8×103◎易错点理解浮力要注意“浸在”包含两种情况,一种是物体完全浸没在液面下;一种是物体有部分体积露出液面,有部分体积浸没在液面下.“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其所在的深度无关,只跟被其排开的液体的重力大小有关.【例题3】两手分别拿着一个小木块和一个大石块浸没在水中,同时松手,小木块上浮,大石块下沉.比较松手时两者所受的浮力()A.小木块受到的浮力大B.大石块受到的浮力大C.两者受到的浮力一样大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B◎易错点小木块与大石块都浸没在水中,比较两者的浮力大小关键看V排.松手后,小木块上浮,大石块下沉都是因为自身受到的重力与浮力不相等.考点四物体的浮沉条件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重力和浮力.1.比较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和重力G物的大小,判断物体的浮沉:F浮<G物,物体下沉;F浮=G物,物体漂浮或悬浮;F浮>G物,物体上浮.2.比较物体平均密度ρ物和液体密度ρ液的大小,判断物体的浮沉:ρ液<ρ物,物体下沉;ρ液=ρ物,物体漂浮或悬浮;ρ液>ρ物,物体上浮.考点五浮力的应用(1)轮船轮船漂浮于水面,F浮=G船+G货.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即m排.根据轮船的排水量,可求出轮船受到的浮力F浮=G排=m排g.(2)潜水艇潜水艇装有水舱,它通过充水或排水改变自重来实现下潜和上浮.(3)气球和飞艇通过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来改变浮力,从而实现升空.(4)密度计密度计漂浮于液面,F浮=G物.同一支密度计G物不变,测不同液体密度时的F浮也不变,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一定,V排与ρ液成反比.【例题4】(2015·广东)如图所示为一种自制简易密度计,它是在木棒的一端缠绕一些铜丝做成的,用它来测量液体密度时,该密度(填“悬浮”“漂浮”或“下沉”)在被测液体中.将其分别放入装有液体密度为ρ1和ρ2的两个烧杯中,可以判断:ρ1ρ2.若该密度计两次测量中排开液体的质量分别为m1、m2,则m1m2.(后两空均填“<”“=”或“>”)漂浮<=密度计是根据物体的漂浮原理来设计制作的,同一支密度计先后漂浮在不同液体中时,它受到的浮力大小是相等的,故排开不同液体受到的重力大小也相等.考点六浮力的计算通常计算物体受到的浮力有五种方法,运用的原理及注意事项如下:(1)“公式法”是F浮=ρ液gV排,通常用在涉及F浮、ρ液、V排的情形中,运用最多、最广.(2)“平衡法”是F浮=G物=m物g,通常用在物体处于漂浮或悬浮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