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热点专题复习四川省叙永一中陶路生中外重要的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的出现,逐渐打破了我国传统的社会结构,使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开始实行转型。——《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十三五”特别是头两年是调整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和阵痛期。——李克强《政协第十三次会议开幕会工作报告》■人类历史上发生的结构性或根本性的社会变动。■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所引发的超越原有社会模式的全方位、革命性的质变。明末清初(17世纪末~18世纪)春秋战国(公元前5~公元前3世纪)晚清至五四运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过渡时期(1949~1956年)改革开放以来(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20世纪六七十年代到20世纪末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到20世纪初14~16世纪17~18世纪1、春秋战国(公元前5~公元前3世纪)从政治看:从经济看:从思想文化看:中外联系:分裂走向统一、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第一次民族融合的高潮铁犁牛耕、个体小农经济百家争鸣、文化繁荣欧洲古典文化(古代希腊、罗马奴隶制)繁荣时代、人文精神为“文艺复兴”提供思想武器2、明末清初(17世纪末~18世纪)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思想文化:中央集权强化、封建制度腐朽、侵略与反侵略、开放走向闭关、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承古萌新中外联系:欧美处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中国已明显落后于西方。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思想文化: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自然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民主共和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外联系:3、晚清至五四运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各国正在完成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自由资本主义开始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政治上:经济上:思想文化:民主政治建设起步,外交原则、方针、成果恢复经济、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双百方针”的提出中外联系:两极格局的形成与对峙、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4、过渡时期(1949~1956年)政治上:经济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对内改革、对外开放中外联系:资本主义的发展、两种制度的共存与发展5、改革开放以来(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1、14~16世纪世界开始成为一个整体、世界市场开始出现经济上:政治上:西欧封建社会解体、逐步向近代资本主义过渡思想文化上:文艺复兴2、17~18世纪政治上: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经济上:重商主义推动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思想文化上:启蒙运动、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3、19世纪六七十年代政治领域: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制度的广泛确立经济领域: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科学共产主义诞生后无产阶级的斗争(第一国际、巴黎公社)4、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济领域:第二次工业革命、重工业的发展、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经济发展不平衡、世界市场、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政治领域:帝国主义、民主政治发展不平衡、“一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社会主义:理想变为现实时期阶段特征春秋战国(公元前5~公元前3世纪)明末清初(17世纪末~18世纪)晚清至五四运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过渡时期(1949~1956年)改革开放以来(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中国社会大变革时期,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封建制度日益没落,新的经济因素的产生。中国由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过渡,近代化在各领域全面展开。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市场经济,由“走苏联的路”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时期阶段特征14~16世纪17~18世纪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到20世纪初20世纪六七十年代到20世纪末西欧封建社会的解体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迅速兴起。欧美处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从近代化的角度看,欧美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全面展开,资本主义社会由资本主义阶段过渡到垄断阶段。由美苏争霸两极格局到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并发展,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社会转型是一个漫长和复杂变迁过程,是对旧体制逐步破除和新体制全面确立。社会转型是全方位的,涉及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多领域。从青铜时代到铁器牛耕从井田时代到土地私有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从世卿世禄到军功授爵从封邦建国到诸侯割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