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一、学习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珍爱自己的名誉、维护自己的尊严,能自觉地尊重他人,承担维护他人人格的义务。2.能力目标:提高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和他人人格尊严和名誉权的能力。3.知识目标:了解人格尊严和名誉权,明确法律保护人格尊严和名誉权。二、学习重难点1.教学重点:公民的人格尊严和名誉权受法律保护。2.教学难点:人格尊严权的内涵。三、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四、学习过程:一.温故互查:1.我们应怎样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行使生命健康权的方式有哪些?)2.除了为正义而献身外,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不得让与或抛弃。为什么?3.为什么要关爱他人的生命和健康?4.怎样关爱他人的生命和健康?(如何避免伤害他人?)二、设问导读:1.什么是人格尊严权?人格尊严权表现为哪两个方面?2.人格尊严权具体体现为哪些方面?侵害人格尊严权有什么后果?3.什么是名誉?它集中体现了什么?4.良好的名誉有何作用?5.法律为什么赋予公民保护自己名誉的权利?6.什么是名誉权?它主要表现为什么?8.侵害名誉权的行为有哪些?有什么后果?三、自我检测1.下列不属于人格尊严权的是()A.姓名权B.肖像权C.债权D.名誉权2.关于人格尊严的权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成年人有人格尊严权,未成年人尚不具备人格尊严权B.正在服刑的犯人不能享有人格尊严权C.每个人都享有受到他人与社会最起码的尊重的权利D.人格尊严权主要表现为他尊3.下列属于侵犯公民名誉权的是()A.公然谩骂他人B.将明星的照片贴在床头C.写匿名信检举某领导干部贪污受贿的事实D.某单位对违反工作纪律的人员进行通报批评4.八年级学生小杰想竞选学校学生会主席,但他的“威望”不及小何。为了竞选成功,他道听途说,添油加醋,捏造事实,背后中伤、诋毁小何。小杰侵犯了小何的()A.人身自由权B.荣誉权C.名誉权D.隐私权5.我国宪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这说明()①我国法律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②人格尊严权在公民的人身权中居于首要地位③人格尊严不可辱④侵犯他人的人格尊严权,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6.某班学生宿舍丢了东西,老师怀疑是本班学生所为。在查无结果的情况下,班长提议让同学们投票“选小偷”。班长所提的这种做法()A.能很快解决问题,大家的看法往往是正确的B.侵害了学生的人格尊严C.是同违法行为作斗争的有效手段D.保护了学生的合法财产所有权7.下列属于体现中华民族重视个人名誉的名言是()①士可杀不可辱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③天下兴亡,匹夫有责④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8.丽萍爱吃巧克力,脸上长了许多“痘痘”,张强给她起了个“麻婆”的外号。此后,“麻婆”之名在校园里传开了。张强的行为是()A.校园生活中常有的事,再正常不过B.侵犯了丽萍的生命健康权C.侵犯了丽萍的名誉权D.有幽默感的表现四、巩固训练-----合作探究:1、议一议:(见教材P34页图文材料)你的看法如何?如果你是小光,会有什么感受?2、结合教材P38——39页内容讨论:①对此你有什么看法?理由是什么?②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把有关内容填入下表。侵害名誉权的行为方式具体表现造成的危害应承担的后果1、侮辱谩骂他人、嘲笑、挖苦等会危害受害人的生理、心理、名誉等权益侵权者轻则受到舆论、道德的谴责,严重的要承担法律责任2、诽谤无中生有、捏造事实等3、非法搜身、拘禁等非法搜身、扣押、拘禁、禁闭、限制自由等五、拓展延伸:1.2002年11月28日,当毛某与同事王某骑自行车途经杭州市文一路梁山大酒店门口时,王某到路边电话亭打电话,毛某则观看停放在路边的两辆新款自行车。为看得仔细,毛某蹲下细看。这时,杭州某办公设备公司经理肖某看到这一情况后,以为毛某是小偷,就叫喊:“有人偷自行车。”肖某抓住毛某狠狠向脸部打去,路人围拢上来,也纷纷出手。事后毛某到医院就诊,诊断为面部外伤,治疗休息一周。请回答:毛某的什么权利受到了侵害?如果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