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子生命如同一顆永恆的鑽石,透過學習,生命產生光和熱。一切學習的啟蒙來自於一顆熱忱的心,有太多人值得我們去學習,學習~去希望、有信心,…去慈愛、有智慧本文學習重點認識杏林子及其為生命奮鬥的故事。了解本文所選生之歌兩則文章的內涵及特色。認識並會運用「藉物說理」的寫作技巧。建立面對困境的正確態度。下一頁一顆珍珠一顆珍珠│己身經驗觀察珍珠形成的體悟│事例法國路易斯.勃來爾「ㄧ根針」的故事│結論通過苦難的試煉,可以使生命發出不朽的光輝本文結構回目錄下一頁手的故事手的故事│己身經驗自己雙手因病變形事例│結論生命要學會付出,外表、形式並不重要德國杜瑞「祈禱的手」的故事蔣公訓示兒子「掌心向下」的故事本文結構回目錄下一頁題解認識作者--趣聞軼事12課文講讀(一)1-11-21-32-12-22-33(二)12-12-22-334內容探究課文欣賞問題討論12345形式探究結構表一顆珍珠手的故事語文常識--認識形容詞延伸閱讀--人物奮鬥小故事本課兩則文章選自生之歌。作者將生命比喻為一首歌,歌詠其中的奧祕。第一則一顆珍珠,敘述一粒粗糙的沙礫變成美麗法國珍珠的過程,並與生活互相印證;舉路易斯.勃萊爾因意外眼睛失明,卻扭轉命運,發明點字法的事例,說明面對困境,克服萬難,使生命發揮不朽光輝的可貴。回目錄下一頁﹏﹏﹏﹏﹏﹏﹏﹏﹏﹏﹏﹏﹏﹏﹏﹏﹏﹏﹏﹏﹏﹏﹏﹏第二則手的故事,藉由德國藝術家杜瑞作品「祈禱的手」的故事,及蔣公訓示兒子蔣經國掌心向下的事例,領悟出自己的病痛,正是生命中要學習的功課。說明人的外表美醜並不重要,能夠學會安慰人、關心別人,生命才更有意義。﹏﹏﹏﹏﹏﹏﹏﹏﹏﹏﹏﹏﹏﹏回目錄杏林子,原名劉俠,陝西省扶風縣人。民國三十一年生。就讀臺北市立北投國民小學六年級時,因患「類風溼關節炎」,身心飽受病痛的煎熬,畢業後即在家自修,並逐漸培養出寫作的興趣,至今雖常受病情影響,仍創作不輟。回目錄下一頁她的作品充滿為生命奮鬥的意志,除此之外,更可貴的是她能將這種意志力化作行動,創立伊甸基金會,關懷弱勢,積極鼓舞、協助他們奮發向上。著有生之歌、生之頌、杏林小記等書。﹏﹏﹏﹏﹏﹏﹏﹏﹏﹏﹏﹏﹏﹏﹏﹏﹏﹏﹏﹏﹏﹏﹏﹏﹏﹏﹏﹏﹏﹏﹏﹏﹏﹏回目錄劉俠的筆名杏林子,是因她的病痛而來的。民國四十三年春,劉俠在小妹出生不久,忽感左臂疼痛,不久轉至左腳關節,初次經醫生診斷為腳氣病,謂缺乏維他命B1,每日以粗糠當飯,病情加劇,腳腫若麵包,換醫再看,又謂慢性腎臟發炎,改吃無鹽食物,體力大損。此時正逢初中聯考前夕,身心備受煎熬,終於無法支撐,休學在家。趣聞軼事趣聞軼事杏林子杏林子(1)(1)回目錄下一頁民國四十三年七月七日,父親見劉俠病情越趨嚴重,特地帶她赴臺北陸軍總醫院就醫(即現在三軍總醫院前身),不巧當天放假,當即轉赴中心診所求診,當時小兒科主任張先林女士立即診斷為罕見的「類風溼關節炎」。當天正是我國對日抗戰紀念日,在劉俠的生命史上,也展開一場與病魔無止盡的奮戰。趣聞軼事趣聞軼事杏林子杏林子(2)(2)回目錄下一頁她描述自民國四十三年至四十五年間治療的過程,「在醫院進進出出,西醫無效,再看中醫,中醫無效,又回頭找西醫。父母愛女心切,因此只要別人介紹哪位醫生高明,就趕快請來治療,哪種藥方有效,就立即買來服用。舉凡各種膏、丸、湯、散,什麼扎金針、拔火罐、煙燻、火烤、水蒸、種胎盤、吃洋蟲、用牛尿來……洗澡、甚至請原住民的巫醫診治真可以說洋洋大觀,包羅萬象,古今中外,無奇不有,比之古代神農氏,有過之而無不及。」趣聞軼事趣聞軼事杏林子杏林子(3)(3)回目錄民國七十一年,劉俠與一群熱誠的朋友共同成立伊甸殘障福利基金會,本著基督的愛,幫助殘障朋友勇敢跨出生命的樊籠,肯定自我,積極向上。伊甸的服務包括:在「殘友」方面有心理輔導、就業輔導與安置、職業訓練、職能評估、休閒服務、權益爭取、信仰關懷、無障……礙觀念的推動。趣聞軼事趣聞軼事創立伊甸殘障福利基金會創立伊甸殘障福利基金會(1)(1)回目錄下一頁在「社會大眾」方面有相關叢書的宣導、廣播節目的製作、宣導短片的製作、殘障體驗活動的辦理與殘障者才藝表演等社教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