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探索轴对称的性质》教学设计一、学生起点分析在本章前面几节课中,学生已经认识了轴对称现象,学习了轴对称的概念,加强了对图形的理解和认识,初步探索并了解了角的平分线、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有关性质,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和技能基础。二、教学目标分析本节课是对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进行探索,主要是通过对轴对称图形的分析,培养学生动手、制作、实验、说理的能力,并且给了学生更多表述的机会。本节课主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并且要学生学会及时对自己的求解过程进行回顾与思考。(一)教学目标:1.探索轴对称的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2.鼓励学生利用轴对称的性质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让学生研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教学难点:轴对称性质的探索及运用。(三)教具准备:投影仪。(四)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学设计分析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交流预习、互助探究、分层提高、总结归纳、巩固反馈、布置作业。第一环节交流预习活动内容:1.说一说“成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定义。2.交流预习情况。活动目的:回顾上节课内容,指导学生有目的的预习教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效果预测:由于有了充分的预习,学生对这一节中的主要知识已经有了较为明确的认识,这样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第二环节互助探究(获取信息,体会特点)活动内容:各小组派代表展示自己课前所做的“14”,教师找几组较好的作品用多媒体进行展示,再结合幻灯片直接得到本节课的核心内容——轴对称的基本性质: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活动目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数学表达能力,团队合作意识。教学效果预测:学生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下展示、讲解亲自获取的数学知识,而且讲解中小组之间互相补充、互相竞争,气氛热烈,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轴对称的性质,使学生们对轴对称的基本性质认识得更为深刻。第三环节分层提高(基础篇)1活动内容:1.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2.图⑴是轴对称图形,则相等的线段是AB=CD,BE=CE,相等的角是∠B=∠C。3.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对称点一定在(D)A.这直线的两旁B.这直线的同旁C.这直线上D.这直线两旁或这直线上4.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对折后,对称轴两旁的部分(A)A.完全重合B.不完全重合C.两者都有5.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C)A.设A,B关于直线MN对称,则AB垂直平分MN。B.如果△ABC≌△DEF,则一定存在一条直线MN,使△ABC与△DEF关于MN对称。C.如果一个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且对称轴不止一条,则它是等边三角形。D.两个图形关于MN对称,则这两个图形分别在MN的两侧。6.已知互不平行的两条线段AB,CD关于直线l对称,AB,CD所在直线交于点P,下列结论中:①AB=CD;②点P在直线l上;③若A,C是对称点,则l垂直平分线段AC;④若B,D是对称点,则PB=PD。其中正确的结论有(D)A.1个B.2个C.3个D.4个活动目的:对本节知识进行巩固练习。教学效果预测:学生基本都能准确完成本环节的内容,并且基本掌握了轴对称的基本性质。第四环节总结归纳活动内容:师生互相交流总结这节课的体会,重新回顾这节课的知识点以及新知识点应用方面的一些技巧,教师解决学生的疑惑。活动目的:鼓励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谈自己的收获与感想包括在研讨活动中的收获(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给予鼓励)。第五环节巩固反馈(提高篇、能力拓展、一题多变)活动内容:1.若直角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这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为45°,45°,90°。22.如图⑵,已知点P是∠AOB内任意一点,点P1,P关于OA对称,点P2,P关于OB对称。连接P1P2,分别交OA,OB于C,D。连接PC,PD。若P1P2=10cm,则△PCD的周长为10cm。3.如图⑶,△ABC与△DEF关于直线l成轴对称。①请写出其中相等的线段;②如果△ABC的面积为6cm,且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