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年级下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2.永久的悔季羡林平乐初中八年级语文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母子情深的由衷赞颂。季羡林,1911年生,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5年赴德国留学,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是当代语言学家。文章结构一、(1~2)开头设疑,点出“永久的悔”。二、(3~9)具体叙事——引出“永久的悔”。1.(3~5)概述家庭的具体情况。2.(6~8)详细叙述自己幼年的生活情况。3.(9)详细叙述母亲的艰苦生活。三、(10~11)思念母亲,扣题、照应永久的悔。文章结构安排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全文以“永久的悔”为主线展开。开篇点明“永久的悔”,引出对往事的回忆——悔的由来,结尾扣题进一步突出“永久的悔”。这样的结构安排,条理清晰,主题突出。感人至深。文章的线索是什么?线索是“永久的悔”。这条线索贯穿始终、时隐时现,全文就是以此为中心展开的。作者说的自己“永久的悔”是什么?请找出文中的一个句子。作者这个“悔”包含了作者怎样复杂的感情?这个“悔”既包含着作者对生身母亲的深切思念,又包含着因无法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而产生的悔恨。通过作者回忆过去的家庭生活,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思念,表达了因为再也无法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而悔恨不已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