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司治理的基本概念,组成及我国的公司治理模式(一)公司治理的基本概念(二)公司治理的组成由于公司治理是一门研究如何安排权利和分配利益的学科。有非常多的学者认为公司治理是由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组成,认为这是这是最完整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管理人员共同组成了内部治理结构。内部治理就是分配好各个组成结构的权利和义务,建立健全有效的机制,使得该企业正常健康的经营,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从目前的形势上看,要解决现代企业委托代理问题,通过建立完善的公司内部治理,只靠内部治理是不足够的。所以还需要依靠外部环境约束,外部的组织来监督,这说的就是外部治理。通过内外结合来达到完善保障,这样才能解决委托代理问题。外部治理是指股东和债权人,通过一系列合法合理规则,手段来对企业的实际控制人进行约束,以此来防止控制人损害股东利益,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在市场经济完善,发达的国家靠的是市场来约束企业,通过具体的产品要素市场,经理人市场,债权人是从等等。这些市场中的角色不一定会了解企业的日常经营事务,但是市场里的人们的目的从来都是追逐利益的,因此这使得市场能够自我调节。外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相关的法律法规等外部力量使得管理人员受到约束和激励,从而平衡各方的利益,是企业整体效益最大化。即使外部治理能够起到很好的提高效果,但是公司外部治理大多数都是事情发生后被揭发才发生作用。所以不能够单单的只靠外部治理来对企业进行鼓励和制约。外部治理和内部治疗相辅相成,两者同时发挥作用才能得到权利的平衡,才能兼顾利益相关者的平衡同时提高公司经营效益,实现企业的目标。(三)我国公司治理模式现状由于我国与其他的资本主义国家不大一样,我们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因此我们国家与其他走资本主义国家的公司治理模式不一样。我国资本市场上大多数都是国有企业,我国的国有企业现在进行了国有企业的改革,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截止到现在,我国大体上完成了对中大型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造,但是有一定功效的公司治理还没有完善起来。我国的股票市场里面各种各样的股票并没有形成联系流通起来,我国有不流通的国家股,还流通股市场,法人股市场,还有外资股市场等等,但是不同的股票各自独立在自己的市场运行,没有形成相关的联系。如今,国有股一股独大,在沪深市场上最多的就是不流通的国有股票。形成这样的状况是因为上市公司大多数是由国有企业改革上市而形成的,所以这些企业的背后由国家来控制是很正常的。由于国有股票不具有流通的特性,所以我国存在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是难以改变的。我国股票市场里面的流通股的持有者主要就是普通个人和机构投资者。普通人的投资者是股票市场上最弱的一方,由于权益保护机制不够完善,还有很多个人投资者自身经济不足,诉讼成本对他们来说是非常高的,还有他们信息获取能力最弱,在其权益受到企业大股东或者高级管理人员侵害时,往往只能任其宰割。当今情况下机构投资者发展仍然是不够,机构投资者的规模不足,管理不足所以违规操作多,导致我国股价波动幅度大,股票市场上投机气氛很浓重。因为国有股票是国有资产,我国实行“国家所有,分级管理”的方法,导致了国有企业缺乏真正的领导者。缺乏真正领导者是有原因的,因为和一般的私有企业比起来,私人企业的领导者的目标是挣最多的钱。但是国有企业领导者就不是这个目标。他们不把挣最多的钱作为首要目标,他们的首要目标的官途的光明,能够做更大的官。由于目标不一致,导致他们的行为也会不一致,从而影响企业的经营行为。“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内部人控制”是指高级管理人员等利用自身的优势损害股东的权益来为自己谋取利益的行为。按照我国的法律来看,股东大会是行使最终控制权的,董事会是行使经营决策权的,监事会是行使监督权的,管理人员行使经营权,但是由于存在股权结构不合理,董事会和监事会被大股东控制或者被高级管理人员控制,从而导致董事会及监事会应该有的功能失去效用。经营者的选择缺乏有效机制,大多数国企的老总都是由相关的政府部门或者党的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