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摇篮的手是推动世界的手——妈妈的角色与责任有一种力量看不见,却无比强大,有一种温柔摸不着,却无限温存,有一种释怀触不到,却无尽原谅,有一种倾诉,却用心聆听,这就是母爱,母亲的爱只有增温,却无降温。母亲的爱总是那么无畏,让你无惧!俄国著名的思想家别林斯基说过,母亲对孩子是用自己的心血神经和自己的整个生命来疼爱!她的爱首先是生理上的、天生的。因而她的爱是超越一切的。瑞士小儿科医生舒蒂尔曼博士调查发现,早起型孕妇所生孩子,一生下来就有早起的习惯,而晚睡型孕妇所生孩子也有晚睡的习惯。这说明新生儿的睡眠类型是怀胎数月后由母亲决定的,即胎儿在出生前就与母亲之间存在着“感通”,正是这种感通,让母亲与孩子间能够协调一致。对于生物学上“母子感通”这一极其重要的论断,人们却没有很好地去研究它,去遵循它的规律。由于人们疏忽而忘却这一堆人类生命意义极其重要的规律,也导致了多少人间悲剧:那些感情冷漠的孩子、那些孤僻的孩子、那些离家出走的孩子……文学家老舍先生曾说:“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花瓶里,虽然还有色有响,却失去了根。”听完这些,妈咪们是否感觉——真是“压力山大”呀!看来对自己的角色和责任不能懈怠呢?那我们平时做的对不对呢?怎样的教育行为才是科学的呢?我们从下面三个方面来谈妈妈的角色与责任。一角色1.保镖——过度保护3岁的闹闹是个闲不住的小家伙,对一切都是那么好奇。但是家里人总担心他被磕着、碰着,于是“双方矛盾”就此产生:他听见炒菜的声音,想去厨房看个究竟,妈妈担心他被刀叉、锅盆碰到,对其三令五申将厨房划为“禁地”;他想做滑梯享受一个人的冒险,妈妈非要拉主他的一只手才觉得放心;他看小哥哥放风筝非常过瘾的样子,也想跟他一起跑,却被妈咪喝住孩子的好奇心就这样被人为地加了一堵“防护墙”,孩子更安全了,但慢慢地也更胆小了。当妈妈处处担心出乱子时,也在无声地传递一种信息:世事危险。好奇和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其间他们的行为难免会有些出格的地方。如若对此过多地加以限制,不仅束缚了孩子良好个性的发展,而且也限制了宝宝认知世界的视野,减少了接触新事物的机会,这对他的智力发育也有不良影响。适当地放开手吧……2.保姆——过度溺爱佳佳5岁了,但一些基本的自理技能还都不会,这也不能怪她。谁让妈咪太勤快了呢:宝宝要端水喝,妈咪抢先一步端起来送到嘴边;宝宝走了一截路嫌累,妈妈不顾手里拎着较重的东西,仍是低身背起了她;宝宝要剥花生,妈妈怕搁着小手自己来剥,专给宝宝吃果仁……在妈妈眼里,总觉得宝贝是小孩,很多事情都想为他做好。所有的孩子都需要照顾,但过度关爱却使孩子丧失了学习、成长的机会,并感觉爱是廉价的,并认为单纯获得爱也是理所当然的。这种环境长大的孩子,易于形成任性、自私、情绪不稳定、自理能力弱、依赖、交往能力差、社会适应能力弱等问题。可以说,这种“无微不至”的爱已然变异为一种安乐的馈赠。当它成为包办一切的呵护时,这也就不再是爱,而成了一个温柔的“陷阱”。因此,在孩子的能力范围之内,培养他的独立性,交给他基本的生活技能,并给他学习、锻炼的机会。过一段时间你会发现,孩子不光在有些事情上能自理了,某些时刻还成了您的小帮手呢!3.法官——过于干涉一个春光明媚的早上,在一家幼儿园户外场地,一个妈妈正陪孩子在滑梯旁玩。宝宝想从滑梯上倒着上去,被妈妈叫停了,“不可以!你这样爬不上去,上面的小朋友滑下来会伤到你。”这个滑梯有两个可以上下的通道。宝宝悻悻下来后,正想往其中一个通道爬上去,妈妈也许想让孩子有秩序地玩玩具,又告诉他,“不行,你应该先从有阶梯的那个通道上去。”好不容易爬到了滑梯口,妈妈又交代了:“快下来,快下来,天气太热了,妈妈帮你脱掉一件衣服。”这时,宝宝再次流露出了不愉悦的情绪。在短短2分钟内,这位妈妈在不经意间对宝宝的“指导”高达15次,其中包括“不”字的话,说了8次。您知道吗?当这些数字慢慢累加的时候,孩子的独立性、思考力也就慢慢被消磨掉了。久而久之,妈妈的权威意志、喋喋不休,事无巨细,样样过问会让孩子走向两个极端:要么产生强烈的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