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双一流”建设对大学生学科选择的影响摘要: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的重点建设一直是党和国家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战略。从科教兴国的口号响起从全国重点高校“211”“985”工程建设,再从“211”“985”工程建设转向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这是我国高等教育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探索的需要。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提出,更是开辟整合了我国教育发展的新时代,“双一流”高校建设,为大学生对学科学校的选择提出了新的思考。本文基于学生和学校的利益关系角度进行调查研究,帮助大学生更好的了解高校“双一流”建设的政策,更直观的了解和更准确的分析高校“双一流”建设对大学生学科选择的影响,为高校在学科发展及建立一流学校与一流学科的关系以及高校“双一流”建设过程中的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上提供一些参考。【关键词】“双一流”政策大学生高校一导言1.1调研的背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到来,各国之间的竞争已上升到教育领域,逐渐演变成人才之间的竞争。创建世界一流大学(WCU)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的竞争性政策。据初步统计,全球已经有50多个国家或地区出台了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计划。纵观各类计划,做法基本类似,都是通过国家或地方政府遴选若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大学进行重点投入期望它们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跻身世界一流。这种重点投入本质上是一种政府公共拨款政策。大部分国家将资金投入到大学,赋予大学较大的资金自主使用权;也有部分国家或地区采取投大学和投学科相结合的模式,政府“一竿子”管到学科。“双一流”大学建设是中国登上世界舞台并占据一席之地的重要历程。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被称作“高校五年计划”的新战略,是继“211”、“985”工程之后,近20年来最大一次政府支持教育发展的政策。自2016年起针对大学以及学科建设明确提出了“双一流”的任务要求,并分三个阶段制定了时间表,其中将“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的最终目标节点定于本世纪中叶。这预示着,未来三十余年的高等教育发展规划由此有了新的蓝图。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意在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1.2调研的目的及意义在高等教育重点建设重新“洗牌”的过程中,能否挤进“双一流”,意味着大学能否把握历史性的发展机遇进而改变目前的地位及境遇。重点建设经费本身对高校的影响并不是十分重要,重要的是高校可以因此而获得一种政策地位,地方政府以此为依据配套建设经费,行业企业以此为依据建立或深化合作,人力资源市场以此为依据开展人才招聘工作,学生报考择校也有了方向。本次调研本着为学生服务为高校发展的目的,为了帮助大学生更好的了解高校“双一流”建设的政策,更直观的了解和更准确的分析高校“双一流”建设对大学生学科选择的影响,为高校在学科发展及建立一流学校与一流学科的关系以及高校“双一流”建设过程中的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上提供一些参考。1.3调研对象、方法及资料处理调研对象:本次调研的对象为陕西省各高校在校大学生。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主要发放电子问卷及纸质问卷,并辅助以查阅相关文献及新闻实事。其中问卷主要内容包括高校“双一流”政策的相关内容及对大学生学科选择的影响;该政策实施后各高校应该如何根据具体情况去落实等(见附件)。资料收集与处理:调查资料的收集工作是采用自填问卷的方式进行,问卷表由小组成员对陕西省高校学生进行随机发放,填写好的问卷由小组成员联系并统一回收。在调查中,共发放纸质问卷100份,收回92份,其中有效问卷为90份,有效回收率为98%。未回收的极少一部分问卷主要是由于同学们对本调查的不感兴、考试繁忙无暇顾及不小心弄丢等原因所致。电子问卷共收到问卷113份,其中有效问卷为102份,从纸质问卷和电子问卷中随机抽取100份作用于调研样本。从回收的问卷的情况来看,同学们填答问卷十分认真配合,问卷资料的质量较高。资料收集工作完成之后,对资料进行复查与审核,从而对资料的真实性与确切性有足够的信心。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