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节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一、内容提要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认为:“音乐活动是人类最自然、最原始的行为。”儿童音乐教育应该从孩子的生活天地里取材,让孩子在玩乐中学习音乐,使孩子在音乐学习中找到乐趣,使音乐真正做到来源自然,回归自然,成为一种能听见、看见,能感受到的音乐,想方设法地提供元素性的东西,使孩子从创编节奏到创编旋律、歌词,直到表演自己的作品,这对所有的老师和同学来说都一直在找寻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和助手古尼尔特·凯特罗合作完成的,在欧洲已经相当成功的运用在儿童音乐启蒙教育中了,但在中国奥尔夫音乐教材,备受广大音乐工作者的普遍重视,同时也向我们多年来的传统音乐教学提出了挑战。关键词:小学音乐奥尔夫节奏教学二、研究背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它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如说儿歌、拍手、做游戏、讲故事、唱歌等,培养儿童的乐感,尤其是节奏感和听力,使儿童能够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热爱音乐。奥尔夫教学法强调本土化,它的的教育思想能与当地文化遗产完美结合,这也是奥尔夫教学法能迅速传遍世界的重要原因之一。以节奏作为连接各艺术表演形式的纽带,相互关联层层递进,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感受、领悟和表现人类丰富的情感世界。培养与他人和谐合作的意识,挖掘和发展孩子们的各种潜能素质。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就想如何尽自己所学习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方法,运用到音乐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主体参与学习音乐的积极性,让孩子乐于学音乐,感受到音乐课的多彩,激起探索的欲望,享受成功的喜悦。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是音乐中最重要的因素。奥尔夫在音乐教育中也提出了“节奏第一”的口号,特别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在当今的小学音乐节奏教学中,许多学生对音乐中的节奏只是一种数字、数学式的机械反应,感受不到节奏的流动感,更无法感受和体现音乐的美感。为此,我们想通过有节奏地说、拍手、行走、想想做做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学习音值、节奏型、节拍、速度、力度等节奏要素,在节奏教学中强调音乐与身体运动相结合,以动为主,运用“感知—运动”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使学生通过节奏运动学习获得良好的音乐感知能力,提高节奏能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渗透奥尔夫节奏教学的音乐理念,促进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节奏感的培养、表现力的培养、创造力的开发,充分发挥调动学生对节奏活动的主体参与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地促进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三、研究概况概念界定: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是以节奏为基础,结合身体律动,唱、奏、动、听综合教学的音乐教育,同时它也是“为孩子们的音乐”,是创造性的儿童音乐教育,它是唤起儿童对音乐的兴趣,激发儿童对音乐的情感,是培养儿童音乐感觉和情感的金钥匙。节奏教学:节奏教学是音乐教学内容之一,节奏教学不仅能帮助儿童初步感知音乐,初步掌握音乐要素中的一般知识和技能,发展节奏感,而且能发展儿童对音色、曲式结构、多声部织体表现力的敏感性,培养儿童基本的合作能力、创造能力、责任感。四、研究过程(一)现状调查及分析我们在小学二三年级进行奥尔夫节奏教学方法的实践与研究,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根据教学的需要不断地进行探索,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从而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提高节奏能力,作了良好的尝试。(1)调查目的:通过节奏教学,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节奏感受、和想象能力,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力和表现力。(2)调查对象:明星学校小学二、三年级学生,共计320人。(3)调查形式:问卷调查法发出调查问卷320份,收回320份,其中有效答卷320份。回收率100%(4)调查内容:10题分类,进行了学习节奏态度、节奏能力、节奏兴趣等的调查。(5)调查结果:说明:选择A的有280人次占到总人数的75%、选择B的有28人次占到总人数的21%、选择C的有11人次占到总人数的3%、选择D的有1人次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