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能力玉溪市红塔区春和中心小学张永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给教师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提高自己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然而现实生活中我校教师的情况尤其不容乐观。1.我校是一所村完小,1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80人,教职工22人。全校仅有一套电子白板,现刚刚为每位教师配置了一台办公电脑,教育教学设备十分落后。2.一部分教师观念落后。他们认为,现代信息技术只是传统教学方式的辅助工具。殊不知,现代信息技术必将彻底颠覆传统教学模式。3.一部分教师根本不用信息技术,绝大多数教师停留在使用演示文稿的层面,个别教师过于炫技术,而忽视应用技术背后真正的教育意图。4.由于各种原因,教师对外面的世界缺乏了解,安于现状,更缺乏对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学习与全新认识。针对以上现状,我们认为,可从以下方面进行尝试,以提高我校学科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的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我校的教学质量。11.加强对理论的深度学习,彻底转变我校教师的观念。理论学习是为了解决观念和认识问题。观念和认识不仅是教师认同、接纳教育信息化的前提,更重要的是,现代教育需要教师用全新的知识观、人才观和教学观去重新审视和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对信息技术的认知水平。目前,国家正投入大量资金,今后几年我校将会实现班班通,每个教室都有电子白板、视频展台等,还将开通互联网,可以说设备和资源将会相当丰富。因此,要普及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教师必须加强学习,转变观念,通过学习,才能了解现代信息技术在学习、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才能产生一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解决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的动力,从而促进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和运用,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2.帮助学科教师具备适应现代教育的信息技术能力。在现代社会中,广大教师要学好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要注重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同时还必须要加强学习教育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注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并在教学中广泛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信息素质不断提高,推广信息技术,最终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3.拓展培训渠道,提高学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首先,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让教师从观念上内更新,理解整合的内涵: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学的演示工具,而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从思想上达成共识;其次,加2强教师队伍建设,针对师资现状,以年轻教师带老教师,以熟练的带不熟练的,并确定培训内容:即:计算机意识、知识、技能与态度;学科教育理论与学科最新发展;教育技术和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以及积极参加全国中小学教师计算机网络研修。最后,提供展示平台让教师通过设计实践反思再实践活动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创设氛围,将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4.专业引领,骨干带动,分层推进,整体提高。教师能力培养和提高是一个长期性工程,在实施培训中必须注意全员培训与骨干培训相结合。但是必须承认,教师队伍中个体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技术水平有高低,认识到位有先有后。因此在全员培训的同时,需要有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具有较高应用水平的教师引领,通过学校班子成员、骨干教师的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去带动周围的教师,为其他教师的提高积累经验,进而促进大面积的提高。5.以竞赛促提高,激励学科教师学习应用信息技术,建立激励保障机制。竞赛是促进某种技能更快提高的最佳手段,为了进一步调动教师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结合学校的教学工作,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开展的信息技术技能的竞赛,如操作技能比赛、多媒体课件制作比赛、运用多媒体技能论文比赛等,通过竞赛激励教师去学习、去探索、去创新,提高自身的能力。6.在教学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科教师信息技能。3信息技术参与教育教学管理,必然会提高教育教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