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市40-59岁城镇非体力劳动者体质对比研究综述摘要:“社会发展以人为本,人的发展以健康为本”。随着社会的进步,体质问题愈发重要。“体质”是体育界研究健康问题的独特视角,在健康观念和医学模式发生重大改变、“三维健康观”和“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得到广泛认同的新的时代背景下,体质研究做何应对。体质与健康的关系到底如何?已成为体质研究的重要课题。首先采用逻辑分析的方法对体质与健康的概念、体质与健康的关系进行了理论探讨。在此基础上,以怀化市40-59岁城镇非体力劳动者为研究对象,对这些人进行了体质测验和健康测量(采用健康量表),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关键词:怀化市;非体力劳动者;体质一、国内研究现状王军力[1](2016)指出,我国的体质研究工作始于70年代末年代初,主要的研究成果有:(1)1979年16省市的青少年儿童体质调研。通过这次调研,初步摸清了中国青少年儿童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规律,制定了代表性较强的身体形态发育、机能和身体的评价标准及脉博、血压的正常范围。(2)1985年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的全国性调研。这次调查测试了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8个民族7-22岁学生902337人,测试形态、机能和素质指标20项,健康指标9项。调查规模之大,测试指标之多,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特别是对少数民族学生体质的大规模调研,填补了我国的空白。(3)1991年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这次调查测试了29个省、市、自治区17个民族7-22岁学生242667人。对形态、机能、素质及健康方面的26个指标进行了测试。(4)1986年中日合作青少年体质调查研究。这次调查对象是中国北京和日本东京7-20岁在校学生,其中中国4200人日本4380人,共计8580人。测试形态指标28项,机能和运动能力指标11项。另外还进行了生活情况调查和拍骨龄片。通过这次调查,对中日青少年家庭结构、生活作息、生长发育、身体机能、运动能力、性发育及骨龄进行了全面的比较与分析,探讨了相互关系并制订出形态、机能及素质的评价标准。(5)1975年、1985年两次9城市儿童体格发育调研。(6)1980年、1987,1991年为制定《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西藏自治区青少年体育锻炼标准》每次都对近10万大中小学生进行10多项指标的测试。(7)1994年全国职工体质调研。这次调研,是国家体委会同全国总工会共同领导与组织全国18个行业以及北京市共100多个单位,对近13万职工进行了形态、机能和身体素质20项指标的调查与测试。通过这次测试,一方面了解了我国职工体质、健康现状和发展变化规律,另一方面利用测试数据,制定了“中国成年人体质测定标准”。(8)1997年全国职工体质调研。(9)1999年国家科技部课题《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的研究》通过专家鉴定。二、国外研究综述王厚雷,张怡[2](2012)提出,美国也是对体质测定非常重视的国家之一,美国前总统卡特曾经指出:“体质是一种期望可以换回最多东西的投资”,给予体质以很高的评价。美国也是开展体质测定最早的国家,在1880-1900年期间,美国曾盛行体力测验法。吴亿中,李厚先等人[3](2016)指出,在日本不仅政府重视国民的体质,而且各企业也非常重视员工的体质。如黑川公司东京总公司从1979年开始实施根据“体质测定”情况决定是否延长退休年龄的制度。测定项目有握力、纵跳、背肌力等6项,评价结果分成四级,如被评为“最高级”、“高级”,可延长3年;被评为“中级”可延长2年;被评为“初级”,60岁就要退休。三、体质的影响因素3.1性别对体质的影响张丽萍,杨雨轩[4](2015)在发文中提出,怀化市40-59岁城镇的非体力劳动者体质合格率为63.13%,男子体质合格率为61.48%,其中优秀率为14.27%,良好率为23.15%;女子体质合格率为80.56%,其中优秀率为16.58%,良好率为26.12%。由此可见,成年女子的体质略好于男子,这可能与女子的工作压力较轻和生理机能特点有关。3.2年龄对体质的影响郑慧芳[5](2013)认为,从怀化市40-59岁城镇的非体力劳动者体质状况看,男子40-59岁时的体质明显较相邻年龄段人群的体质差,这可能与此年龄段人的工作、生活压力较大有关;另外,男子50岁以后的体质下降较快,提示此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