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阳区秋长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二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设计人:何清霞执教:___________________单元分析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第16-27页内容。教学目的1、知识技能:(1)结合实例,感知身边的平移、旋转和对称现象。(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左、右)方向、竖直(上、下)方向平移后的图形。(3)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2、过程与方法(1)经历观察与操作活动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2)通过动脑、动手等活动,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3)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3、情感与态度价值观。(1)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增加学习数学的求知欲。(2)懂得可以用图形来描述现实世界中的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1、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和对称现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2、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3、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4、感知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体验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教学难点1、初步空间观念的建立和培养。2、能正确地判断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3、能正确地在方格纸上画出符合要求图形。教学关键1、要挖掘和利用身边丰富有趣的实例,充分感知平移、旋转和对称现象。2、要充分利用教材中为学生所创造的动手操作的机会,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加强“做中学”。课时安排本单元分为7课时进行教学:序号教学内容(课题)课时安排1轴对称(一)22轴对称(二)13平移和旋转21惠阳区秋长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课题买文具(认识小数)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P1-4页内容教学目的1、让学生观察、欣赏民间艺术的剪纸作品,以及服饰、工艺品与建筑等图案,感知显示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2、通过“折一折,剪一剪”“猜一猜,剪一剪”“画一画”和图形分类等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3、通过课堂活动,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4、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5、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1、理解对称图形的特征,能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2、判断对称图形,按要求画出对称图形。3、挖掘和利用身边丰富有趣的实例,充分感知平移现象。教具准备1、教师准备:剪纸艺术作品,绘画顔料,课件,剪刀。2、学生准备:白纸、剪刀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分配备注一、组织活动,揭示课题1、教师动手操作,学生认真观察。(1)教师取一张白纸、对折。(2)在白纸的一边画上一个图案。(如图1)图1图2在图案中,添加彩色(或其他比较明显的颜色)颜色。(3)把白纸沿原来的折痕对折,并用力按一按,使这个图案印到白纸的另一边上。(如图2)整个过程,要让全体学生看得清清楚楚,然后把它贴在黑板上。说说这图案有什么特点?(沿中线(对称轴)左右两边图形是一样的。)这是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板书:轴对称图形)学生观察5分2惠阳区秋长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二、认识对称图形1、展示民间剪纸艺术。(出示课本上剪纸图及网络上的图片)2、学生动手操作。(1)各人取出一张纸,对折,并画上图案(参照课文)。(2)用剪刀剪下图形,再打开。(3)告诉学生,这样的图形是对称图形。3、认识对称轴。(1)告诉学生,刚才对折时出现的折痕,是这幅图的对称轴。对称有什么功能呢?(2)把图形沿着对称轴对折,发现对称轴左右两边的图形完全重合。(3)让学生自己试一试。4、猜一猜,剪一剪。(课本16页的下半页部分)让学生猜一猜整个图形分别是什么。并试着剪一剪5、看一看,说一说。考察学生是否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并根据特征把图形分为对称图形和非对称图形两类。(1)课本第17页的上半部分内容。除图一①和图⑤外,其他都是对称图形。(2)判断并分析。出示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