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保税物流货物监管问题的若干思考【摘要】保税制度作为国际通行的制度,已经广泛应用于世界经济贸易中,同时对推动国际贸易建设与发展也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本文我国海关保税物流发展过程,对海关保税物流监管存在问题以及解决方案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关键字】保税;监管问题;物流货物保税监管作为国内增强保税物流与加工货物进出境的行政行为,它对国际贸易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具体包含进料、来料、外商投资与出口加工监管,以及保税区域、仓库、物流园区、物流中心、港区等一系列特殊的海关区域进行物流保税监管。海关历来是进出境的关键,根据《海关法》与其他一系列法规、法律,对进出境物品货物、工具、邮递物品,征收一定的费用。自加入WTO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进出口货物经过我国。对此,为了确保国内对外贸易持续稳定发展,我们必须结合保税物流监管存在问题,为保税物流监管提供竞争、安全、公平、公正的贸易空间。一、保税物流的概述(一)保税区特征从现行的保税区政策来看:国内海关保税物流实行的是“区内宽松、二线管住、一线放开”的模式。区内宽松则是保税区的货物可以自由加工、交易、流转。二线管住是货物自流入非保税区时,国内没有保税的货物依然可以进入保税区。一线放开主要针对的是自由进出,而不是常规监管,没有关税与代征税,无需进出口手续申请与办理。国内保税区多以沿海城市为主,内地经济能力相对较好,为其提供了很好的支撑。如:大连保税区处于东北开放的窗口,邻近东北老工业与渤海湾,现在已经是东北亚最主要的物流区域;上海外高桥坐落于东北方向,邻近长江,地处东海与长江的交汇点,根据浦东开发优势,已经生成了现代制造、物流与国际贸易为主的产业。受管理体系、地理区域与相关政策的影响,国外资金带来了很多管理经验与技术,为内地经济建设提供了很好的生产原料与技术。(二)保税物流货物监管的实践意义1.能促进企业发展首先,货物自进入中心就有出口退税的权益,它打破了传统保税区离境退税的经营方针。在传统的工作中,货物进入保税区后才能出口退税,它对业务运营、周转资金都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所以往返游一直居高不下,很多企业为了退税,事先将货物发往香港,在原封不动的情况下返回。保税中心的货物,就可以享受到退税,期间的货物交易不需要再征收消费税与增值税,这也是吸收出口的手段。其次,可以对集装箱进行集拼、分拆,它打破了原箱进原箱的要求,只要在保税中心,船运单位能将多个拼装在一个整箱内发往同一地,以达到降低成本的要求。同时,对于拼装箱,港区可以拆装。这条新增的中转项,可以吸引更多的集装箱流量进入。最后,保税中心的集装箱能随意停留。自中心区主管单位与税务、海关、企业进行互联网联系后,不仅实现了共享信息,同时也方便了各种手续办理。2.能推动所在地经济建设物流作为新兴行业,其具有很好的开拓空间,同时国际物流也将仓储、运输以及食宿等全方位发展,从而让其成为所在地新的保税物流增长点,与世界贸易同步发展。利用保税物流能有效调整资源,改善当地服务力度,促使供应链生成,优化产业构造。二、现行保税物流监管潜存的问题(一)信息化有待改善海关监管作为保税监管的重点,它是促成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沟通的桥梁,监管区信息对经济建设具有很高的要求。当前,大多数海关使用的是互联网监管,通过计算机对互联网进行一系列有效的监管,从而建立起电子手册,完成出口、进口以及核销、备案。但是由于区域保税与海关监管之间的企业物流与贸易缺少联系,导致分割状态越来越显著。(二)海关保税的法律建设落后为了保护国内海关权益,推动海关建设与发展,带动科技交流与贸易往来,国内编制了《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等相关法令。在《海关法》的第32-34条中,它明确规定了贸易加工、货物保税与特殊海关区域的管理。当前,还没有专门针对海关税务监管的条例,所以无法给予加工部门、保税区、物流园、保护港与综合性保税区的地位。各政府与管理部门对区域监管的认识不一,所使用的政策通常仅限于本区域范围,缺少全局性,这也是海关保税不衔接、不协调,甚至混乱的原因。(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