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稿《人到老年后的困境》一位朋友在大学校友会演讲,主题是《人到老年后的困境》,全场七百人笑声不断,全文如下: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要跟大家讲讲“人到老年后的困境”。有首歌唱的是“明天会更好”,是为了给人信心与鼓励。但其实现实生活里,明天会不会更好不知道,但明天会更老是确定的。岁月要走过才知道它的凌厉,到了某个年纪,咱们就不得不承认地心引力的厉害。器官样样俱在,只是都下垂,也就是所谓的“万般皆下垂,唯有血压高”。步入老年,人的身体就起了很大的变化,苹果变成梨子型,坐着打瞌睡,躺着睡不着。想记的记不起来,想忘的忘不掉。更糟的是哭的时候没眼泪,笑的时候一直擦泪。头上是“白发拔不尽,春风吹又生”,男士们的发型也个个如小说家莫言所说的“地方支持中央”──两边往中央梳,遮住稀疏的部分。记忆力明显衰退,从一个房间走到另一个房间,就是想不起到这儿来要做什么。忘了刚刚说过的话,变得一再重复碎碎念。一位老先生甚至说他有一次竟然笑到一半忘记为何而笑。少年夫妻老来伴,中年夫妻怎么办。有人形容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彼此的坏习惯改不了,婚前是“好有话说”,婚后变成“有话好说”。每个来到世间的生命,像“整存零付”一样,一点一滴地离去,刚刚才是意气风发的少年,一转眼变成哀乐中年,到了老年则是“知识退化、器官老化、思想僵化、等待火化”。所以心里建设靠自己,要人老心不老,皱纹长在脸上,不长在心上。再想想许多人没有老的权利,年纪轻轻的就归天,咱们也算是幸运者之一了。生活态度也要调整,以前用健康换金钱,现在要用金钱换健康。所谓的人生三历就是:少年争取的是好学历,中年成功与否看经历,人到老年,年纪越来越大就要留意病历。无论如何,祝朋友们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心如顽童,笑第1页共14页口常开,向天再借50年。这篇演讲讲的都是大实话,又不失风趣,是篇难得的好文章。发给身边的朋友们看看吧。第二篇:《80后的啃老族》--演讲稿幻灯片一:主题、封面幻灯片二。我们看到的80后啃老族,“啃老族”是指已经成年并有谋生能力却仍靠父母供养的人,社会学家称之为“新失业群体”。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加入到“啃老族”的队伍中,他们成为“啃老族”人群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这些毕业后本该就业却没有工作的大学生,教育行政部门和就业指导部门虽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其就业,但收效甚微。他们更愿意的去宅在家里,吸取父母的血汗钱……“完全型啃老族。这类啃老族一般家庭条件优越,从小舒适惯了,不喜欢工作约束自己,也缺乏基本的谋生知识和技能,是真正意义上的啃老族。幻灯片三。80后的啃老族,有一部分是有学历,但是却不愿去上班,不愿去工作,他们更多时候愿意去拿“精神状态不佳,社会压力大,找工作找不到合适的,高不成,低不就”这些理由去搪塞自己的父母,而父母跟多的是劝告,可是都是无功而返……这样的恶性循环下去……“阶段型啃老族”。这种啃老族一般在某些特定的时期依赖父母,比如说大学毕业没找到适当的工作,又不愿意从事一些薪酬少、强度大的工作,只好暂时呆在家中靠父母过活。如果找到合适的机会,他们大多数还是愿意出去工作的,故称之为“阶段型啃老族”。幻灯片四:看到自己的子女天天在家里啃父母的心血,父母的担忧一天比一天多……幻灯片五。一味的啃老,啃到最后,结婚,住房,等等一些列的问题都是压在了父母的肩上,子女和父母说,自己工作难,让父母能够帮忙负担,可是无止境的“剥削”,到底是谁困难。。。“资助型啃老族”。这种啃老族多数有正当职业,收入基本能够满足个人生活所需。但如果遇上结婚、买房等人生大事,仅凭他们区区的一点收入是无法应付的,必然要父母予以资助,故称之为“资助型啃老族”。第2页共14页幻灯片六:看到现在的啃老族,我们总会去问自己,倒是为什么会这样……啃老族的诞生多半是父母过于溺爱的行为而导致的,年轻人就业压力普遍增大,许多青年人找不到工作,只能选择啃老,职场屡屡受挫,引起习得性无助感,寻找自身原因出现偏差,导致消极就业观,职业自我效能感低下,产生自卑心理。幻灯片七。我们该怎么办,能改变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