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稿《被我忽略的孩子》被忽略的动画剧本笔者翻阅了许多有关电影、电视和动画方面的书籍或杂志,却发现没有一本是关于动画片剧本写作和动画片前期制作的文章或专著。有鉴于这一现象,我们设想问题会几个方面。1.多年来,国人对动画片的创作,在认识方面一直存在偏差。在众多优秀的人才中,缺乏认真地关注动画的创作和理论研究的人才。有的创作人员在面对任务时对此门艺术不甚了解,多是临时“披挂上阵”。因此也就不会创作出“产销对路”的好作品来。当今涉及电影,电视,戏剧等方面的剧本创作是人材济济,英雄辈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而动画片剧本创作却是凤毛麟角,无人问津,一派冷冷清清的市面。流览目前的期刊杂志,没有发现一本属于动画行业的专业性刊物。可见动画理论研究的严重不足,动画研究的成果和作品更是难寻其展示和应用的空间。2.国内动画片产量偏低,限制了专业创作群体的形成。中国是个有世界最多动画观众的大国,它有三亿儿童和青少年。据统计从1949年到2000年的51年间,中国只生产了8部80分钟以上的影院动画片,平均大约是6年半才会生产一部。目前也只有少数几家公司有能力去制作这类最需要优秀剧本的影院动画片。这样慢速度的不景气的动画制作不但满足不了国内动画观众的需求,而且也不能培养和训练出一批有素质的剧本创作队伍。3.由于动画片本身的特点,导演之中的许多人是集编剧和导演于一身,这些编导大多数只是具有动画制作或有绘画能力的背景。又由于他们在综合素质和艺术修养上存在着差异,外加在前期制作投入不足,于是就出现了在动画片创作中重中间(制作阶段),轻两头(前期剧本创作和后期编辑合成)的畸形现象。4.近些年来愈来愈多的海外动画片来国内加工。在利益的诱惑和引导下,许多人产生了编动画不如描动画,创作动画不第1页共4页如加工动画的心态。这就直接影响了国内动画片的创作。解决和调整以上提示的问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如果不去正视和研究并一步步地解决好这些问题,势必导致中国动画片创作的专业水准得不到质的提升。目前,忽略动画前期剧本创作的现象就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我们的几点看法。(一)深入生活,了解观众,了解市场是创作动画剧本的三个指导要素。深入生活是为了创作出富有时代真情特色的动画片剧本。动画具备寓教于乐的功能,它为孩子们提供精神享受的同时,也为成人教育埋下了伏笔,做了铺垫。因为今天的孩子就是明朝的成人,动画片教给孩子们的东西往往会伴随他们的成长,以至影响他们一生的思想和品德。因此剧作者深入生活,发掘生活中适合不同层次观众的动画题材,是件很严肃而崇高的工作。我们不仅要改编历史题材或寻取流芳百世的有益的故事,而且更要多观察现代生活,多创作源于我们生活中的形形色色的趣意盎然的故事。深入生活之际,也是多了解观众之时。如果我们要创作一部儿童动画片时,我们就必须多观察,多了解今天的儿童想的和希望的是什么。同样,为青少年观众我们创作一部动画片时,就要去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情趣。这样做不会使动画创作陷入千篇一律的模式中,进而创作出贴近观众,迸发时代生命力的作品。当我们知道如何面对观众时,我们也就能大致知道市场的所需。动画片是具有教化的功能,但它并不是一本教科书。它是一件艺术品,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如果不去了解动画市场的需求和经济的规律,而只把动画片剧本编成教科书式和科普式的动画的单一样式,相信不会感动观众,反而会减少观众对动画的兴趣,甚至失去它应有的市场。(二)动画剧本创作的繁荣有赖于一个健全的机制。一件动画产品从构思到创作完成,最后与观众见面,是需要在一个完整,健全的运行机制下进行的。目前中国也是急需建立起这样一个流畅而健康的机制。首先,动画的使用和播放部门,如第2页共4页电视台等机构,需要有一套公开的、公正的招标和采稿制度。其次,让我们的动画剧作家有机会去参加这些竞争。这不但使编创人员可以找到作品的方向和出路,也可大大减少运行的中间环节。再则,剧本的作者,动画的制作者与使用者应该有一个直接的沟通渠道,这样才会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材参与到动画创作中来,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