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柯中短篇小说的审美解读摘要陕西籍作家红柯,以其独特的创作,近些年来倍受中国文坛关注。他充满诗意的语言,丰富大胆的想象以及对于生命大美的敬畏,在中国文坛高扬着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本文试从语言、想象、和生命的神性大美几方面分析藏在文本背后的审美思维。无论花草牛羊还是雄鹰骏马,甚或人物,红柯都在歌颂生命的神圣与诗意,都是对于神性大美的礼赞。他对于生命本真的理解是独具特色的。关键词:红柯;中短篇小说;审美解读;AbstractTheShaanxibornauthorHongke,withitsuniqueliterarycreation,hasrecentlyattractedalotofattentionChina.Heisfullofpoeticlanguage,richimaginationandthegreatbeautyoflife,intheChineseliteraryworldwithhisownuniquestyleofwriting.Thispapertriestoanalyzetheaestheticthoughthiddenbehindthetextfromtheaspectsoflanguage,imaginationandthedivinebeautyoflife.Noflowersoraneaglecattlehorse,orcharacters,inpraiseofHongke'ssanctityoflifeandpoetic,istopraisethedivinebeauty.Hisunderstandingofthenatureoflifeisunique.Keywords:HongKe;novelette;aestheticinterpretation目录TOC\o"1-3"\h\u摘要IAbstractII目录III前言1一、独特的语言风格1(一)各种修辞手法的融合运用1(二)方言的使用2(三)哲理意味的语言3二、丰富的想象4(一)浪漫情调的想象5(二)呼唤大众重拾想象6三、生命神性大美的颂歌6(一)呼唤尊重生命6(二)借动植物由衷赞叹生命的神性大美7(三)通过人物歌颂生命的神性大美8结语11参考文献12致谢13前言红柯的小说不同于传统作家的写作风格,他对于生命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是非常尊重生命意识的。这也使我们对生命存在有着更为直接的感受。他的语言富有诗意,营造着浓烈的意境之美,诗意中又融入一定的方言也为文本增添了幽默,更易产生代入感,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并且,富含哲理的话语又能引发人们深思,给人印象深刻。红柯的想象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他的想象是在原本固有的想象上有所突破。在当今文坛中陕西作家或者中国作家大都注重叙事,而红柯则以抒情为主,并不注重叙事。而红柯小说对于生命神性大美的盛赞,都令他的小说成为独特的审美存在。一、独特的语言风格语言是作者表达思想的重要方式。红柯作品的语言充满着诗化,像他本人所追求的效率,看重语言的流动。李敬泽对红柯有着这样的评价:“他的小说、他的语言,我觉得是一种感官解放,让我们感觉到我们的眼睛看得非常远,拉得越来越长。”[1](一)各种修辞手法的融合运用红柯小说特别注意各种修辞手法的融合运用。他尤其擅长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融为一体,尤其是对于通感手法的使用。他的比喻拟人都有很强的代入感。令读者仿佛置身其中,带来美的享受。就像评论家指出的“红柯的小说以抒情为主,并不注重叙事,也不特别注重写实,而是重写意。”[1]“羊总是恰到好处,走向草原的各个季节,草原的青春激情与魅力全被化解在羊优雅的举止和细腻的动作里”[2]作者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羊的高贵,仿佛羊走到哪里就令整个草原都焕发出生机与活力。我们印象中的草原是辽阔壮美的,而作者寥寥几句又给让我们重新认识了草原,那是细腻而温柔的存在。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营长说:‘云响了一下。’一块挺大的白云果然撞在山上,好像岩石在呵气。”[3]我们知道自然界中的云,是没有声音的,自然界的云是人们用肉眼看见的,是视觉。而作者描写云响了一下是由我们的听觉产生。让一种感觉转移到另一种感觉上,这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通感。通感,也被称为运动感,移觉等。就是在描写客观事物时使用形象的语言让意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等不同感觉彼此沟通,交织。是新奇的一种修辞格。在通感中,黄色,红色等似乎会有温度,微风似乎有香味,花儿似乎会唱歌等等。我们最熟悉的对于通感的运用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4]清香本来应该是嗅觉,而高楼上的歌声则是听觉。作者把嗅觉和听觉这两种感觉互相融合。给人妙不可言的感觉。这就是通感的独特之处。能起到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的作用。“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