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同步练习1、《孟子》是一部记录的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共七篇。南宋朱熹将《孟子》、、、并称为“四书”。2、从上文看,得“人和”的实质是“”,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3、本文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是。4、现代生活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仍然有其普遍的意义,请结合你的生活,谈谈对“道”的理解。5、请写出一句与“人和”有关的名言警句:6.下面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孟子》相传是孟子及其弟子所作。B.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模式。C.文章第(四)段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D.本文骈散结合,读来琅琅上口,朗读时要注意节奏正确。比如“城/非不高也”、“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7.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文中与“得道者”意思相同的一个词是“君子”。B.作者在论述战争的三个要素时,着重强调了“人和”。C.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D.文章集中反映了孟子“仁政”、“法治”的思想。8.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是全文的中心论点。B.第二段用攻城而未能取胜的例子来论证“地利不如人和”;第三段写地理条件虽优越而守城失利,来论证“天时不如地利”。C.第四段深入论证“得道”即“得人和”,“得人和”则“战必胜”。D.本文所论述的决定战争胜负的最重要因素是“人和”。9.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相同?()和()A.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木兰诗》)B.委而去之去国怀乡(《岳阳楼记》)C.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山》)E.多助之至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桃花源记》)10.回忆你学过的文言课文,从中举出一则可以证明本文论点的史实。11.下面对课文的理解全部正确的一项是()①文章先用攻城而未能取胜的例子来论证“天时不如地利”。“三里”“七里”都极言防守地域之大,以致难以攻破,所以说“天时不如地利”。②文章接着以守城而未能取胜的例子来论证“地利不如人和”。这里采用“池非不深也”这样双重否定的句式,格外强调守城条件之有利。③从守城一方的失利我们可以推断:攻城一方尽管没有“地利”,但因“人和”,能同仇敌忾,万众一心,因此无坚不摧。④文章利用打仗作例子,充分论证了“人和”对夺取一切战争胜利的极端重要性,目的在于启发君主们应如何打好仗,取得战争的胜利。⑤文章在论证了“人和”对战争的重要性后,又顺势推论出“人和”在治理整个国家中的作用。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③④D.②③⑤1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A.得道者多助策之不以其道惨无人道B.委而去之去国怀乡去留两便C.寡助之至比至陈无微不至D.攻亲戚之所畔辍耕之垄上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13.各写出两个含有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成语。(4分)(如每词能写三个以上,另加1分)①多助之至:②失道者寡助:第二单元相关文学常识:1、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诗歌、评论、散文、翻译作品等。小说集《呐喊》包括《阿Q正传》、《狂人日记》、《鸭的喜剧》《白光》、《药》、《明天》、《端午节》、《社戏》、《祝福》、《风波》、《头发的故事》、《幸福的家庭》、《故乡》、《兔和猫》、《在酒楼上》、《长明灯》、《肥皂》、《兄弟》。散文集《朝花夕拾》包含《狗·猫·鼠》、《阿长和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2、莫泊桑:19世纪法国著名的小说家。代表作有《羊脂球》(成名作),《米隆老爹》、《项链》长篇小说《一生》、《俊友》(《漂亮朋友》)、《像死一般坚强》。3、老舍:本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老舍。北京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文革期间受到迫害,1966年8月24日深夜,老舍含冤自沉于北京西北的太平湖,终年67岁。代表作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猫城记》、《四世同堂》、《骆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