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教师的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职责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丰富的知识水平,娴熟的业务能力,还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心理。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否,会对教育教学工作产生很大影响,教师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关系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心理健康的教师不但有利于自身的身心发展和顺利工作,还能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着教育引导,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会更多地去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也会在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理解和宽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而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则会对学生的身心成长造成危害,甚至会影响和决定学生的一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对学生身心造成的危害,远远超过其教学能力低下对学生学业所产生的影响。因此,教师心理健康是教师职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条件,只有心理健康的老师才能胜任教师这个职业,也才能教出心理健康的学生。教师职业对教师心理会产生一些影响,会使教师的心理出现一些问题。教师的神圣职责对教师的过高和过严的要求无疑会给教师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很多教师总感到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有限,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不满意,这种心理压力如果长期积压,得不到释放就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教师作为社会成员,会有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因素对教师造成一些影响。如,教师的职业要求教师严格要求自己,很多时候必须自我约束、保持清高,职业崇高而社会地位不高,付出很多但收入不高,在社会上被人们认为尖酸刻薄等,在这样的环境影响下,如果教师不能正确对待,心理上就难免会出现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对不同的学生的不同表现,对课堂教学产生的不同影响,如果处理不好,心理上就会产生问题,造成教师的心理不健康。我们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应该要保持良好的心理,全身心地投入本职工作中,理性地来面对每一个问题,化解和消除容易对心理健康产生危害的不利因素,让我们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健康心态投入教育教学中。同时,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水平,教师要时时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教育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保持心理的平衡。我们应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养成良好的规律和习惯,加强身体锻炼,保持身心健康,理智的处理好来自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以饱满的热情和优良的心态投入到教学中,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优秀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