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发明创造能力,激发学生全新思维——中学生创造发明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摘要:在目前创新型社会的大环境下,发明创造能力和全新思维十分重要,而发明创造能力的培养应从中学生时代开始。本文结合中学生学习的特点,对于中学生创造发明能力培养提出几点思考,期望能够对培养发明创造能力,激发学生全新思维方面提供建议。关键词:发明创造;全新思维;中学生教育;能力培养引言青少年发明创造活动是一种深受中学生喜爱的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式[1]。在目前创新型社会的大环境下,人们普遍感觉到创新的重要性,也认识到创新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但如何创新、怎样创新是让人比较犯难的,总认为是科学家和研究人员的事,与普通群众甚至中学生没有关系。其实不然,发明创造应该从学生时代开始抓起,只要给学生一些方法、思路,激发他们的兴趣,就能够适应创新的形势,发明、创造的产品、项目就会源源不断地产生。引导中学生进行发明创造培养学生全新思维[2-3],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树立信心,消除畏惧心理尽管世界上每天都有新的发明,但大多数学生还是难以想象自己会搞发明,总认为发明都是那些天才们的杰作,自己是不可能成为发明家的。这个问题的产生可能与我们传统的教育有关,现在我们要做的事就是消除同学们的畏惧心理,让他们发现搞出发明的人都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其中就有很多是小学生、中学生,从而对自己产生信心,只有这样,才敢于大胆想象,只有这样才敢于具体创造利用名人效应是一个重要方法?请专家给同学们讲创新精神,讲创造的方法,讲创新对个人、对民族的重要性,讲科创在各年龄段的发生情况。还请已有发明成果的同学,讲自己发明的故事,这些精彩的发明故事吸引着每个同学,激发了同学们的创造欲望,树立了强烈的信心。二、针对中学生年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创造发明的欲望1中学生正处于一个半幼稚半成熟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对事物观察的目的性、精确性、概括性明显在发展,但观察复杂现象时,往往看不出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特性。中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占优势,但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的。情绪、情感的易感性、冲动性和两极性明显,情感内容日益丰富深刻。针对中学生的这些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要特别注意教学方法及一言一行,注意引导学生情绪,满足其成功的体验,满足其成人感的要求。1、由于学生的依赖性,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灵活处理各种问题的技巧,善于把学生由好奇心而产生的各种想法引向深入,引导学生该怎样来检验、论证其想法,从而把他们的想法提高到新的层次。2、由于学生的思维很大程度上是属于经验型的,因此,要求教师要经常创造条件,充分利用直观教具,使学生对某一事物有初步的了解,然后再引导学生进一步思索,进而推广开来利用到其他创造发明中去。三、用实例进行教学在行为学中,模仿被视为效仿先进榜样,或从原型中得到启发的过程,处于青少年时期的中学生,对直观形象的兴趣,明显优于对抽象概念的兴趣。用优秀发明实例对学生进行启发,效果是最好的。选择尽量多的同龄人的,发明点鲜明的,直观性强的典型发明实例,同一群体中的同龄人由于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大致相同,因此思维方式十分接近,这些优秀的实例往往给初视者带来耳目一新的视觉效果,产生强大的振撼力,同龄人的榜样效应是教学中相当重要的积极因素。实例教学法的基本程序是:简介实例一评价实例一知识扩散-+思维(或能力)训练四步进行,各个步骤的具体内容如下:1、简介实例。包括发明的名称、功能、发明点、发明过程。重点是发明者如何通过观察,发明问题,提出问题,基本方案的形成及制作与实验中的突出问题和解决方法。这里一定要采用第一人称表述,由发明者的角度看问题,因为同年龄孩子思考问题的方式相似。2、实例的评价。对实例的客观评价,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环节,其评价标准要坚持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科学性和美观性等基本原则,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文化程度灵活掌握基本原则的尺度。评价时一定要有评价的重点,评价的标2准虽然一样,但实例的特性却千差万别,突出特性的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