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走向社会主义道路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3、新中国的内政和外交4、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政协一届会议:时间、地点、内容(制定《纲领》、选举、国旗国歌、定都纪年)。2《共同纲领》:主要内容(国名、国家性质)、纲领的性质。3、开国大典: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的内容、开国大典的标志意义。4、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5、西藏的和平解放:时间、意义(标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第2课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巩固新政权“三大战役”)1、经济上—稳定物价(米棉之战)2、政治上—土地改革:开始的标志、内容(废除地主土地私有制,实行农民土地私有制)、结果、意义。3、军事上—抗美援朝:背景、时间、目的、军队及领导人、“最可爱的人”的代表及精神、结果、意义。第3课新中国的内政和外交1、第一届人大的召开:时间、地点、任务。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内容(国家性质、政权组织形式)、性质。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首次提出、内容、正式提出、意义(成为发展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4、万隆会议:时间、地点、会议特点、中心议题、周恩来的努力(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会议影响(①大大改善中国的国际环境②平等、团结、合作、协商的“万隆方针(精神)”对以后的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4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1、过渡时期总路线:公布时间、内容。(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2、一五计划:时间、任务、成就(重工业4个、交通运输业6个、桥梁)、意义。3、三大改造:时间、意义、存在不足。对农业、手工业改造:改造途径。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政策、途径、目的、结果。知识体系(线索):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政治:召开新政协新中国成立(开国大典)土地改革经济:稳定物价(米棉之战)军事:抗美援朝法制:召开一届人大,制定第一部宪法外交: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万隆会议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53—1956年底)“一化”:社会主义工业化(一五计划)“三改”: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试题精选(典型题)材料1中国和印度、美国刚才和电产量的比较中国(1952年)印度(1950年)美国(1950年)钢(人均)2.37公斤4公斤538.3公斤电(人均)2,76千瓦时l0.9千瓦时2949千瓦时材料2到1957年底,各项经济建设指标,一般都大幅度超额完成,特别是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喜报频传:1956年,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一五”计划的重点是什么?(3)有人说“一五”计划完成以后,中国变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国。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说说你的看法。1、说明了:新中国成立之初生产力水平非常低,经济极为落后。2、重点:重工业和交通运输业。3、看法:“一五”计划完成以后,我国初步建立了工业化的基础,只是工业化的起步。总结与归纳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重难点。本单元的知识体系(线索)。你学到了什么?(s向t说)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决定有①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②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③采用公元纪年④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⑤在天安门建广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⑤D.①③④⑤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开赴朝鲜的原因的是A.朝鲜爆发内战B.美国出兵侵略朝鲜C美国侵略军严重威胁中国安全D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3.下列诗句中,描写抗美援朝的是A.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B.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C.谁敢横刀立马,唯为我彭大将军D.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4.新中国成立后进行土地改革的根本原因是A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中国社会的发展B农民要求进行土地改革C.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困难D中国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