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悔的选择许昌县榆林一中杨美丽依稀模糊的觉得大学以前,我不曾有什么选择,我不曾有什么伤心、难过;不曾遇到过什么困难、坎坷,一切好像都是顺理成章,一切都像是自然而然的。也许是为了证明什么,也许是为说明什么,而平凡的我却选择了教师,虽然这一路走来,没有繁华、没有喧嚣,就算我平凡,我也不会让自己渺小,因为在我耕耘的这块绿洲上孩子们正在茁壮成长,她们让我明白了什么叫幸福、什么叫快乐、什么叫无悔!美丽的心愿2009年,我从相隔七百多里地的安徽老家报名参赛,并最终从上万名特钢教师中脱颖而出,幸运的成为咱们许昌县的一名光荣的特岗教师。我高兴、我骄傲、我自豪,因为,我终于能够站在三尺讲台书写我美丽的人生,终于可以感受“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的那种幸福和喜悦。尽管我知道,选择特岗就意味着选择偏僻,选择艰苦,但是,真正让我始料不及的是五年前走进校门的那一瞬间---老旧矮小的大门、满院荒草、坑洼不平的似砖似泥的小路,一栋教学楼也早已斑驳陆离。更让我吃惊的是宿舍里给我安排的是一张用两条长凳支起来的木板床,一张学生们淘汰下来的带窟窿的课桌。望着眼前的情景,想想以后的生活,我心中的委屈陡然升起,真想转身离开这个地方。可是我还渴望、渴望那种站在讲台上的感觉,渴望被一双双眼睛望着、都陶醉在我的课堂上的感觉、渴望学生们喊我老师的感觉,我暂时留了下了。但当我拿到教科书的时候,一种无所适从的感觉再次袭上心头:虽然接受过岗前培训,但对于专业不对口的我来说,没有教学经验、没有教学资料,没有电脑,没有教案书,只能依照听说的“语文就是读读、写写、背背,就是会写字词句”。我一边暂且这么做,一边自费订阅了《教育艺术》《教学研究》《小学语文教学》等杂志,还购买了《魏书生教育启示录》《班主任培训》等书籍,我把看到的、学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融入教学之中,但我总是不满意,我总觉得缺少什么?直到有一天,我们讲到《怀念母亲》一课,课已经即将结束,我临时有感而发吧,从母亲煎熬等待的十个月到经历生死生下孩子再到孩子们十二三岁,母亲经历了多少、承受了多少、有多少等待、多少煎熬、多少委屈、多少痛苦,没有生孩子前每个妈妈都是那么年轻那么漂亮,生过孩子之后,母亲的脸日渐憔悴、母亲的手日渐粗糙,……“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不要等到、不要等到再想依偎,父母都永远不身旁,不要再等想念父母亲却永远见不到了,不要等到那时才明白、才懂得、才悔恨。等我讲完,我发现孩子们都趴在了桌子上,早已泣不成声。那节课后,学生们好像突然长大了,懂事了。那节课后,我也明白了,语文不只是读读、写写、背背,我要给它生命,我要通过语文把爱、善良、真情、正义、担当、勇敢、奋斗、拼搏的美丽种子种植在他们心田。让学生们不仅知识有收获、心灵受感动、情感得到升华,更让他们的生命更生命。美丽的爱心农村的孩子,情况比较特殊。他们当中很多是留守儿童或是单亲家庭的孩子,或是家境条件特殊的孩子。我们班学生小颖,成绩差、行为暴烈。一天,学生慌忙跑来告诉我,小颖正用小刀在自己手臂上刻字。我急忙跑去制止,并和她做了一次推心置腹的促膝长谈。她的母亲在她很小时就去世了,她跟着奶奶生活,今天正是因为跟奶奶吵架,所以气愤地在自己手臂上刻了一个“恨”字。言谈中,她处处流露了对妈妈的想念,甚至她常常从梦中哭着醒来说:“老师,我梦见我妈妈了,”。我流泪了,因为我也是一位妈妈,我知道妈妈对孩子来说意味着什么。为了到榆林教书我把年仅一岁多的儿子放在了安徽老家,那种离别之痛、思念之苦,我至今记忆尤深。记得离开儿子的第一个月,我婆婆打电话哽咽地说:“美丽啊,抽空就回来一趟吧,孩子怪可怜的,整天就趴在窗户上不停地叫妈妈—妈妈—妈妈。”那一刻我的心都碎了,更确切地说是心如刀绞。我泪眼模糊地看着孩子的照片,自言自语:“孩子,你还小,你不明白作为一名教师的妈妈的心,我不能因为你而舍弃那一村的孩子......”。本来该有妈妈陪伴的孩子,因为妈妈的离开给孩子造成了多大的影响,直到我把他接来,一会看不见我他都会哭着冲出屋到处找我,好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