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之秋》教学设计下亮子中心校王丽2014年10月22日《三峡之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体会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三峡之秋”景色的,作者抓住不同时间内同一景物的不同特点进行景物描写的手法,作者动静结合、相互对比的写作手法。3、感悟文章所表达的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伟大祖国的感情。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文边想象文中所描绘的秀丽景色,深切体会作者所抒发热爱祖国的情怀。2、学习按照时间顺序描写自然景物的方法。3、体会并学习作者抓住一天内同一景物不同时间的特点来描写三峡之秋的写作方法。教学过程:一、创境情景、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同桌交流搜集到的有关长江三峡的资料(重点突出三峡景色的壮丽秀美),引发学生读文,进一步了解三峡景色的美丽。师:同学们,我们想不想知道闻名于世的长江三峡的美丽景色呢?(生:想!)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写景抒情散文——《三峡之秋》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标题入手,整体把握。(1)读了课题,你想这篇文章应该是写什么的?生:写长江三峡秋天的美丽景色。师:长江三峡的秋天到底是什么样呢?请同学们先自由读课文,找答案。2、自由读文,初步感知。要求读准字音,读得流利,初步了解文章写的什么景。3、初步把握课文内容。默读,这篇课文写的什么?给你留下的第一印象是什么?4、学生回答。(作者在文中描写的是三峡秋天的景色,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是“美”!)三、理清文脉,重点细读在作者的笔下,三峡的秋色秀美无比,那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三峡之秋的景色的呢?1、浏览课文,弄清作者按什么顺序描写三峡之秋景色的,用笔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2、同桌交流。3、理清文脉。师:同学们读书很认真,作者就是按照从“早晨——中午——下午——夜”的顺序描写三峡秋天景色的。同学们再看看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1)反馈、指导。第1自然段是写三峡秋色的,是总体写,在文中起“总起”作用。第7自然段“这一天,正是中秋。”与文章第一句“时令已经是秋天了。”相呼应,说明了观察三峡之秋的时间。四、突出重点,细读品味同学们已经准确地找出文章的重点段,那我们就抓住重点段,认真地读,细细地品,看看作者是怎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三峡之秋景色的。1、学习第一段,体会这一段的作用。(1)、自由读。问题,这一段写什么?这一段主要描写三峡秋天的橘柚树,与下文的内容从不同的视角来表现三峡的秋色,在整篇文章中起总领作用。(叶子绿得发黑果实由青变黄,散发出清香)2、按时间顺序学习作者是怎样具体用优美的语言描写三峡之秋景色的。(1)自由读文(第2自然段),看看作者笔下三峡之秋早晨的景色。学生边读边圈点批画优美的词句,体会作者是怎样抓景物特点的。(2)同桌交流。(3)反馈。板书:露水绿叶金实明丽早晨,三峡秋色的特点(明丽)。(4)品味感悟,问题:为了突出“明丽”这一景色特点,作者怎样描写所观察到的早晨三峡的景色的?突出写什么(露水阳光)?为什么?(露水、阳光都直接与“明丽”有关,最能表现“明丽”这一特点。)(5)总结学法并出示(6)自主、合作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中午、下午三峡秋色的?)3、共同学习第5、6自然段。同学们读文时的神态告诉老师,同学们已经被三峡中午和下午的美丽景色所吸引。夜间的三峡又将是怎样一种景色呢?(1)自由读文5、6自然段。回答:课文描写三峡夜晚的景色主要写了什么?(2)课文是怎样描写渔火、灯光的?(默读第5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自己认为优美的句子认真品读,然后闭目想一想课文所描写的渔火、灯光还有那偶尔传来的汽笛声。最后再朗读这一段课文。(3)课文又是怎样描写月色的?(按刚才的方法自学第6自然段)(4)反馈自学第6自然段的情况。问题:三峡的月色与我们平时见到的有什么不同呢?宛如一块巨大的磨平的云母石(让学生查字典或教师帮助解释)(5)读第7自然段。问题:这一段中“这一天,正是中秋”可不可以去掉?五、感情朗读。1、默读课文。作者笔下的三峡之秋一天当中的景色特点有什么不同,然后再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