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叶圣陶《如果我当教师》有感---怎样做好一名教师逸夫小学姚可究竟怎样才能够成为一名好老师呢?换言之,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素养呢?叶圣陶在《如果我当教师》这篇文章中,用假想的方式,对理想中的小学教师、中学教师和大学教师进行了激情澎湃、酣畅淋漓的诗意表述。他说,如果他当小学老师,一定不会把儿童当做讨厌的小家伙、烦心的小魔王,无论他们是聪明的还是愚蠢的,干净的还是肮脏的,他都要称他们为“小朋友”。他要从最细微处培养他们的好习惯。他说,如果他当中学老师,他会努力使学生能做人,能做事,成为健全的公民。他不会把忠孝仁爱等抽象的目往学生的头脑里死灌,�不会叫学生做有名无实的事。他说,如果他当大学老师,他不会照本宣科,不会用“禁遏的办法”对待学生,而是尽可能把自己的心得与学生分享,尽可能做学生的朋友。他说,无论自己当小学、中学或者大学老师,都会时时记住,自己面前的学生“都是准备参加建国事业的人”,建国事业有大有小,都是平等的。对所有的孩子,也应该的平等的。关于教师具体的素养,叶圣陶在明确提出,教师的终极目标是“为万世开太平”,主张教师应该树立“学生第一”的观点,既不必装作无所不能的“万能博士”,也不必装做完全无过的“圣人”;既不能采取“不许主义”,也不能遵循“无为而治”四个大字。他认为,做教师是既为人也为己的事业,做教师的人,要有一点理想主义的情怀,有一些“傻子”的精神。他指出,教师工作要取得成效,关键是“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不仅要说得到做得到,而且要做得到才说。因此,教师的“知识学问无止境,品德修养无止境”,要加强学习进修,在不断“付出”的岁月里,同时要源源不断地谋求“收入”。叶圣陶还从正反两方面的个案,分析了他心目中的教师形象。在《记教师的话》一文中,他把平时与教师朋友接触交流时听到的典型的教师心态整理出来,如认为“担任教师是最贪懒最没出息的人干的事情”、“我去上课,为的是每个月可以向会计处领薪水”、“拿一些不着边际的话语,不很切用的经验,讲给并不要听可又不得不听的一般人听,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啊”,以这些真实的教师言论警醒更多教师。而翻译《爱的教育》和创办《中学生》杂志的夏尊先生,当教师�的秘诀就是两条――对学生诚恳,对教务认真。这抓住了对人对事两个根本问题;以《背影》等散文名垂史册的朱自清先生,也是实践了“教学相长”的古训,与学生有亲切的友谊,又有坚强的责任感;实践了“每事问”的古风,虚心好学,不断求知,不惮请教。叶圣陶列举这样两位教师,总结他们的经验,让更多教师向他们学习,以他们为师。在阅读过程中,我总会情不自禁用自身与之对比,不经意间,便成就了一次心灵的洗礼。对我而言,这是一次很好的自省,让我对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有了一个相对清醒的认识,也让我得以重视自己曾经忽略的一些东西。仅仅被动接受一本书带给你的内容并不意味可以深刻的理解。一本好书,不同的人品味,感受差之甚远。工作的十几年,我学会了思考,而这本书上的内容恰好是我近一年多时间里思考的问题,许多道理都是付出相当的代价才得以悟出,无意间的预习让我从阅读中得到了更多的震动。没有一些刻骨铭心的东西,没有叶先生的箴言,我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体会。一、热爱学生爱是一种内在的情感体验,表现为一种倾向,从而形成一种动力。一方面我们要热爱小学教育这一职业,另一方面我们要热爱学生,这一条最重要。热爱学生,诲人不倦这是教师的本职,爱孩子的感情是书本上学不到的,与学生共同学习、玩耍,成为学生的朋友,学生有什么心里话都愿意和老师说,这是怎样的一种亲和力啊!作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应对学生充满爱心和对学生保持人格上的平等。关心学生的冷暖、体察学生的心理,通过各种渠道,加深师生的感情沟通,通过师生心灵上的交流、撞击和感情交融,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我们要保护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幼小的心灵。我在工作中用真挚的爱去对待学生,才能提高学生对我的信任感,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热爱学生应该做到:1、对学生的爱是有原则的、合理的、公正的、理智的。2、对学生的爱应该...